哲学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哲学研究所 > 科研动态

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学术讲座第6期暨哲学所人文精神论坛第47期顺利举办

2025年04月23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第6期暨哲学研究所人文精神论坛第47期学术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教授作“老子思想研究的文本依据:观念及其原则”的专题讲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洪汉鼎研究员、孙伟研究员担任与谈嘉宾,张静助理研究员主持。哲学研究所全体成员等参加论坛,另有其他哲学研究同仁和哲学爱好者参与,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丁四新教授追问老子思想研究的文本依据,在众多《老子》本子中,哪一个是我们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文本依据呢?是通行本还是出土简帛四古本,是王弼本、河上公本还是汉简本、帛书本、郭店本?这是一个需要阐明的问题,权衡和考量通行本与出土简帛古本的优劣利弊,从而真实有效地回答老子思想研究的文本依据问题,并追问与老子思想研究相关的文本观念和相关原则是什么。

其次,简帛四古本《老子》具有不同的文本状态与特征,比如郭店楚简属于原子分章本,帛书甲本和乙本属于成型本,汉简本属于经书类的定型本,刘向定著本是各通行本的来源,其性质为子书类的定型本。因此,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包括成型和定型两个阶段的经典化过程,并且存在一个成型与反复定型的过程,揭明了汉简本和刘向定著本(通行本)篇章数所蕴藏的天道奥秘,指明天道观数理是其分章依据,并提出汉简本最适合作为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文本依据。

  最后,丁四新教授提出研究老子思想、选择《老子》文本,应当遵循三条原则:一是,研究、论述老子思想,或者引用《老子》文本,都应当以汉简本为主要依据;二是,研究老子思想应当以《老子》文本的原子分章为依据;三是,应当全面检讨和反省通行本《老子》及王弼注和河上公注。丁四新教授再次指出讨论老子思想研究的文本依据,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这种带有颠覆性的新文本主张和文本观念,只有通过自觉的文本实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它才可能被推广开来,并形成学界的新风气、新习惯和新规则,最终达成新的文本共识。

讲座结束后,洪汉鼎研究员和孙伟研究员各自就讲座内容展开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诸多专业问题,比如效果历史、出土文献的影响等,丁四新教授对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一回应,进行了深入对话和讨论。此次论坛内容专业且清晰,条分缕析,逐章讲解,不仅仅是学术深度的交流与思考,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展开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