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抗疫专报】我在封控区增强"四力"

  【编者按】近日,北京疫情防控进入扫尾清零阶段,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加紧进行。为尽早实现清零目标,严防反弹风险,我们的下沉干部依然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下沉干部,听听他们下沉期间的故事--
  我在封控区增强"四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理论宣讲处  张宁
  4月底以来,首都疫情态势严峻,我所住朝阳区确诊人数与日俱增,之后全员转入居家办公模式。5月2日,由于有阳性病例到访隔壁单元,我们南北两栋楼被划为封控区,接下来,几百户居民开启了一段长达18天封控的日子。而我,成为了封控区的一名志愿者。
  在接到下沉通知前,我一直关注社区党员报到群,看到发布招募志愿者给封控区住户送菜的消息,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如果说"送菜"这种力所能及的小事只是从外围参与抗疫工作的初步体验,在接到院里通知就地转为下沉干部后,我则是正式开启了马达,全速进入"主角"应战状态,随即承担了确保封控区人人尽检的住户登记和信息核对补登工作。由于阳性人员的到访,整个封控区不确定性很大,为做到核酸检测一个不落,我需要每天与下楼进行核酸检测的几百名居民进行若干项信息核对登记与补录。人群里不确定是否会出现阳性,有的口罩不合规,有的不好好戴,还有与居家隔离人员同住的,有弹窗的等等,因此我的岗位必须穿"大白"工作。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因为自己容易低血糖,从未尝试过高温高强度体力脑力工作,但那一刻或许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下意识,觉得遇事绝不能退缩,接下任务就要保证完成,仅此而已。
  封控区里,居民情绪普遍比较焦虑,大家茫然无措,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几时能解封,有老人需要买药,有孕妇需要产检,有孩子打疫苗已经延期,居家隔离的人员怎么做核酸,弹窗人员该怎么解弹窗等等各种问题,都在我与住户一一进行信息核对的时候一股脑袭来,解答问题、发布消息、收集问题并协助解决,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但又必须从严从速妥善解决,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涉及百姓生命安全,因此不敢有一丝懈怠。此时,与大家的交流更需要同理心和沟通技巧。我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善解人意的安抚疏导,认真实干的工作作风,渐渐赢得了居民们的信任。大家从封控初期下楼检测核酸时对周围环境和人群表现出的高度警惕与排斥,到后来焦虑情绪逐渐消失、积极配合核检工作,以及长辈们的那句时常萦绕耳畔的"姑娘,就喜欢听你说话,舒心"……这些都成了我工作的动力。
  除了工作能力方面的挑战,还有来自身体方面的考验。我的岗位需要穿"大白"在烈日下持续几小时的讲话和不断走动,来不及也不允许喝水,同时,因为岗位防控级别较高,必须佩戴隔离面罩,闷热缺氧、头晕目眩,真正体会到了医护们的艰辛与不易。室外人多环境嘈杂,防护服、口罩、面罩也会阻隔些声音,既要与居民对话又要保持安全距离根本不现实,只能自己扯着嗓子大声喊,然后再贴近距离听住户讲话进行登记校对。对于一直没下楼的住户,我们先在各自单元群里提醒,之后分头打电话通知,最后再逐层挨家挨户敲门,直至当天所有人下楼做完核酸,确保人人尽检。因为在封控区,只要有一人漏检,必须重新检测,解封之日就会延期一天,因此我的统计核对岗更显得至关重要,压力非常大。第一天结束工作回到家,嗓子都是"冒烟"状态。因为声带曾经做过手术,需要防止过度疲惫再次受损,加上自己容易低血糖,所以在次日上岗前有过犹豫,但考虑到经过前一天的详细登记和沟通,住户们的情况我基本掌握,再换人重新交接和摸底又会耽误时间,我还是决定咬牙坚持下去。
  除了每天进行信息核对登记,我还参与了抗原试剂盒发放工作。在脱掉防护服结束核酸检测工作后和要求足不出户等待医生上门检测的特定日子里,我就转到线上做志愿者,从早到晚紧紧盯住两个工作发布群,同时还在自己所住单元百人群里担任了临时群主,从早上5、6点到晚上甚至半夜,叮叮咚咚的信息提示音已成常态,三个群的消息加起来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看到工作通知后,我们封控区志愿者会在群里讨论,然后分头通知住户。我们的"人"是封在院子里,但不影响线上投入更广大的抗疫战场,大家还共同完成了社区几千人线上填写核酸调查问卷的任务。而面对住户群里每天提出的各种问题,也会随时关注帮助解决,尤其是有外出就医需求的住户,无论多晚都要第一时间向社区负责人反映和沟通。原来几乎陌生的邻里,没想到通过下沉工作,竟拉近了彼此的心,关系也变得亲密融洽。
  18天后,小区终于迎来了解封,我随即投身到整个社区的抗疫工作中。从之前服务3000多居民,到后期每天面对七八千人,高强度的工作和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解决,磨练了我顽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
  在连续的核酸大筛查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始终坚持到岗,全天值守,把基层一线的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每天在百米长的队伍旁不停往返,增强着"脚力"--维护现场秩序,并及时为大家排忧解难:为没戴口罩的人提供口罩,为队伍里面的孕妇、老人、行动不便的人、独自带幼儿的人、上网课的孩子等特殊人群做好相关服务。这个过程同时也锻炼着我的"眼力",一路来来回回边走边观察、发现、判断和辨别,我还总结了一条"六看"要诀:看头发、看眼睛、看鼻子、看肚子、看腿脚,看手中拿着啥。看头发找到年迈老人;看眼睛发现有盲人朋友;看鼻子找出不认真戴口罩的人;看肚子找到孕妇;看腿脚找到行动不便的伤残人士;看手中拿什么这个最有趣:手里推婴儿车的,待大人检测时我们帮看娃,违反规定牵狗排队的,我们帮在外围牵狗直到主人回来。服务核酸检测工作中除了锻炼脚力、眼力,还有体力,抬轮椅、扶老人、为孩子们搬车、清理路面垃圾、物资发放配送、定时给检测及排队区域喷洒消毒、为扫码录入人员不断进行桌面消杀、为换班医护全身消毒……只要还有体力,就看到什么做什么。
 
  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记得有天突然下雨,排队的居民很多没带伞,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往返,一个个下沉干部、志愿者冒着雨把一次性雨衣送到大家手中,自己却没有预留,之后又突起大风,随即怕遮阳棚倒塌,我们像考拉一样紧紧抱住一组组遮阳棚的支杆,此时每个人身上都是雨水裹汗水,互相看着彼此哈哈大笑,虽然隔着口罩依然能感受那些笑容如夏花一样绚烂!
  每天有那么多需要去帮助的人,当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时,我就不知不觉的充满了使命感,只想着能再多做点什么就再做些什么,早忘了每天在烈日下连续几小时穿防护服、戴N95和隔离面罩工作而汗流浃背头晕目眩的窒息感,也忘了每日来回奔走膝盖的不适,更忽略了在做负重搬运工作时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人群中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谢谢"、坐轮椅老人要把他的遮阳伞送我、70多岁的邻居阿姨要替我值岗让我休息、1岁多的宝宝送给我她心爱的糖……这些都成了治愈我的良药。
 
  下沉工作中,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总结说我最适合"大筛查"服务岗,都认为我特别善于疏解激动情绪和调解矛盾、应对各种复杂问题。整个社区核酸日日大检期间,天气闷热,排队时间久,人群中最怕发生抱怨和指责,很容易引起群体性不适,面对排队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对那些因为对防疫政策不理解而情绪激动的人,我始终保持十足的耐心倾听,把他们当做自家长辈和兄弟姐妹,换位思考进行多角度沟通,第一时间做好安抚并提出方案协调解决。其实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名党员,内心深处特别想在这次下沉中充分历练自我,多想多思,增强"脑力"和"笔力",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让笔头硬起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自己对这段下沉经历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主要驱动。
  过去总说"团结就是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真切感受到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下各方力量团结起来产生的强大战斗力。当下,防疫工作还在继续,由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下沉干部、志愿者共同筑就的坚实抗疫前线始终没有松懈,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期待云开雾散,阳光普照,疫情结束,繁华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