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蓝皮书出版发布会
1月20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办《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蓝皮书出版新闻发布会。蓝皮书主编、编委以及蓝皮书作者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突出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全局性、战略性、倾向性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综合研究成果,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蓝皮书系列中的“拳头”产品。《北京经济发展报告》每年出版一本,至今已经出版了15年。
新闻发布会由本书副主编、北京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主持。本蓝皮书主编、副院长梅松对全书及全书的主报告做了简要介绍。全书分为六大部分,紧紧围绕2008年北京各行业各领域经济形势,突出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对2009年经济发展做出预测。
梅松副院长作为《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主报告的执笔人之一,对主报告的主要内容做了重点阐述。主报告是北京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本蓝皮书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全书的思路和脉络。主报告重点突出了三个主题:一是评价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经济的影响;二是提出北京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三是通过模型分析三十年以来推动北京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主报告在简要回顾了2008年世界和全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当前北京经济形势做出了总体判断,认为北京经济“增速下滑,质量提高”,并表现为“四升四降两回落”。
主报告通过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长期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从2006年开始,北京已经成功的从以投资推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另外,模型分析还认为,投资对北京经济增长的提高仍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短期内投资的增长对均衡状态产生较大的偏离,政府有必要通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来使投资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促使经济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
主报告还提出了北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七条对策。一是及时启动新的开发投资热点,保持投资热度;二是进一步刺激和提升消费,用需求保增长;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经济扩就业;四是确保工业适度规模增长,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五是积极促进北京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六是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与企业共度难关;七是认真研究并实施北京空间结构调整战略,适时启动建设三个“城市副中心”。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研究员及年炜、唐勇、梁昊光等研究人员还发表了关于北京西南区域发展、北京奥运后经济发展、北京房价走势、北京区县经济综合评价的看法。
经济所所长赵弘从建设“城市副中心”的角度对如何加快首都西南区域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赵弘认为,要从总体上改变首都西南区域的发展现状,从城市经济学角度需要提升该区域的定位层级,通过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来引领区域的快速发展。赵弘认为,在首都西南区域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总体定位,应以重点功能区建设和永定河治理为突破口。
经济所年炜重点分析了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年炜在详细考察了1972年至2004年各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情况后,认为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在奥运会后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经济所唐勇重点分析了北京房地产行业运行状况,并对09年房价走势做出了预测。唐勇在发言中认为,北京以08年8月份为分水岭,商品房市场从量缩价涨转变为量升价跌。房地产开发商普遍资金链偏紧,房价理性回归成为必然趋势,但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经济所梁昊光对区县经济发展做了综合评价研究。梁昊光在研究中认为,朝阳区和海淀区形成两个最具实力的核心发展极,成为首都经济功能的核心区;城市功能核心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明显,现代化程度达到国际水平;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与生态涵养的矛盾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
-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