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北京社科院赴云南考察团报告

    2006年7月31日至8月6日,由刘牧雨院长、周航副院长带队,我院一行14人远赴云南省进行学习与考察活动。兄弟院的积极工作面貌,连同秀丽的自然风光一起给考察组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交流期间,刘牧雨院长着重指出此次交流与考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兄弟院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该院作为地方社科院如何定位,以保证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所用,真正成为政府部门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二是学习该院如何在优长学科上组织重大课题的申报和开展有效的研究;三是学习该院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创新和研究团队的创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贺圣达副院长等主要领导参加了座谈。贺圣达副院长结合介绍本院的办院思路和发展规划,提出了他们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云南省尽管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但是优越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位位置为该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研究选题上,该院突出了有关多民族混杂的社区管理、树立文化大省、艾滋病的防治、“大湄公河”和“中印”等次区域合作等多个涉及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整合本院科研力量,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充分发掘研究对象,先后公开出版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著作,如《云南省发展蓝皮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丛书》、宗教百科全书、民族志等。该院定期出版发行学术期刊《云南社会科学》。另外,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旅游行业的优势,该院还编辑出版了《华夏地理》杂志。在经费来源上,该院依靠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努力争取省政府的认可和资助。近年来,在原有经费资助基础上,该院每年又获得省政府专项拨款200万元。与此同时,该院充分利用本省具有的民族优势和地域优势,在民族文化研究、东南亚各国研究等方向上积极争取国家级社科基金和境外基金会的资助项目。在组织管理上,该院现有科研人员220人左右,其中有5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实现科研和管理“双肩挑”。目前,全院共设11个研究所,10余个研究中心和16个研究社。更具特色的是,在全省范围内,该院根据地方的需要设立了11个分院,并开展业务指导和科研管理工作。
 
    在听取兄弟院的介绍后,刘牧雨院长也介绍了今后我院的重点工作,即要建立符合地方社科院发展要求以及首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学科体系、要实现科研力量的整合、要加强人才的培养、要健全科研保障体系、要强化网络信息管理;而重中之重就是建立起适应需要的跨学科综合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首都经济研究、满学研究等五大研究基地。
 
    另外,双方还对如何重振某些学科研究优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两院都有部分学科的发展态势由强转弱,并且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双方一致认为,今后为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还需要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这些环节,以达到从根本上扭转现有不利局面的目的。

    在结束了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交流、考察后,我院考察组还参观了位于腾冲市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和艾思奇故居等地。
 
    本次学习和考察活动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给考察组成员带来了很大的收获。通过与兄弟院的交流与考察,成员们了解到同行们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和地域特色、在办院理念、方法和思想上突出体现地方社科院的定位要求;通过实地经历,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怒江峡谷的险峻,真正体会到滇西抗战军民曾经做出的巨大牺牲;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成员们也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