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要》出版
时间:
2011-01-25来源:
科研动态201011
由我院文学所王光研究员和哲学所李烈炎研究员(已故)共同撰写,全书共108万字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要》(以下简称《史要》)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选取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领域(农工、度量衡、乐律、医学、数学、历法和哲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力求准确还原古代科学思想的原始形态,真实理解古代科学思想的意识、概念、观点和观念。
书首设有旨在论述史前时代科学与艺术之共通性的“导论”。首卷全方位汇集了古农业文明时代与原始科学、初级科学相关的诸多认识信息,深入细致地展示了众多学科知识道理的科学思想,为人们认识中国古代早期科学面貌及其思想价值提供确凿的资料线索和中肯的论证思路。其后以中国古代史籍中记载的度量衡、天文历算及数学史料为基本考察对象,理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脉络;选择与艺术科学相关的乐律思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医学思想以及与宇宙自然-人文社会观相关的理学思想,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侧面。
该书通过详实、精当的记述与诠释,既从数、量、度等思维要素反映出中国人赖以认识自然的基础方法,又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总结中国人凭借基础方法而形成的不同门类的主要科学知识;进而反映出科学知识对于生命、生产、生活以及宇宙观、人生观的潜移默化但却确凿无疑的影响。书中不断加入一些对于正谬、解疑都十分重要的节点内容及简洁评述。
《史要》提出如下主要观点:一、中国自古并不仅有“技术”,还有“科学”;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小至一条公式、大至整个宇宙观,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科学思维方式;三、中国古代人们的科学思维已上升至自然哲学境界;四、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不仅指导人们改善了生存条件,还推动了文明进程;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中始终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不以毁灭自然为代价的基本价值观;六、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对于中华文化以及形成民族文化传统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七、古代中国人虽然在掌握的科学原理方面与他国具有同一性,但把握科学原理的契机、渠道、手段乃至实际动机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史要》认为,“科学思想”作为介于哲学和科学实验之间的环节,与宇宙观紧密相联。科学思想应包括科学思维整体模式和各学科基本原理,体现总体与分科之间一脉相承的特质。从历史角度而言,科学思想对一个社会的传统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