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一项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结项
由周航副院长主持完成的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日前经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获准结项。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分类,选择了当前最具代表性的集聚区,从政府以及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总结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同时比较借鉴了两个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经验,对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具有议事协调机构性质的市级集聚区管理机构,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类似于中关村管委会架构的政府派出机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研究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理条例》。启动集聚区域与服务型政府对接工作试点,在既有以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部门基础上,将集聚区所在街道、乡镇纳入管理体制,建立条块结合、快速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服务引导。制定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政策指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项目推介》。建立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现有集聚区平台资源,构建面向全市文化创意企业的服务平台。制定出台集聚区配套政策。统一集聚区基础设施、平台类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预算。市级政府部门和地方对集聚区的投入要统一预算,协调整合相关政策,避免重复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对市区两级集聚区进行分类分级,研究制定具体标准。将已进入成熟期、占据全国重要市场份额的集聚区A类;将处于产业培育期、特质明显的集聚区定为C类;将处于成长期、增速明显的集聚区定为B类。每一类下按照规模和影响分三级。另外,将以旅游为主的集聚区专设“文化旅游特区”,将以产品流通为主、非核心内容产品的集聚区专设“大宗文化产品批发销售市场”。探索先在重点区县进行分类分级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完善标准全面推广。
四是对市级集聚区进行整合兼并和扩容,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其中北京798艺术区和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整合,北京前门大街与琉璃厂集聚区整合等等。
五是考虑在市级集聚区之外同时设立“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将平谷小提琴生产基地、宋庄小堡村等重要的文化产品出口基地纳入整体规划。
六是加强全市文化经济工作的规划和产业布局,集中建设几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在电影、电视、出版、音乐领域相对集中规模发展。考虑将基地建设与城市功能区域和文化消费特点结合,形成产销合一。
七是以不同类型集聚区的建设引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的合理化调整。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运营主体的集聚区,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实行一区一策,以集聚区为主要的功能平台实现政策的标准化制订和投放。最终实现将集聚区建成文化经济的“中关村”,使集聚区和中关村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八是提供专业支持。设立专题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集聚区发展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技术解决方案。成立市集聚区专家咨询机构,不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为集聚区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探索创办集聚区发展论坛或集聚区年会。重视加强集聚区统计指标和创意指标、景气指数、评价指标研究。加强集聚区与城市社区融合的研究、北京老字号的振兴与集聚区文化消费配置相结合的研究,以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我院《看一眼》上报给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得到北京市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的批阅。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肯定了“制定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5年)》、对市区两级集聚区进行分类分级”的建议。
-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