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十八辑内容简介
目 录
中国经典阐释学笔谈
主持人语 洪汉鼎∕3
从正典到经典:中国经典诠释学存在论视域的转换 傅永军∕7
诠释学不能没有方法论 李清良∕13
“经典”对经典阐释方法论的影响 曾军∕19
当代中国诠释学理论创构中的“多”与“一” 彭启福∕ 24
经典阐释学中本体论与方法论的融合——从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来看 孙伟∕29
中国经典阐释学特稿
中国阐释学建构的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 陈赟∕37
中国哲学与文化
经学史视域下的王弼易学考辨 王文军∕59
《维摩诘经》浅释 王杰∕75
从有限理性看《周易》的管理哲学思想 赵晨∕81
论铁凝长篇小说中的儒家底色与人生哲学 杨洁∕98
西方哲学
达尔文进化论的社会影响探究 程倩春∕113
对亚里士多德质料问题的一种思考 王玉峰∕133
绘画与被表达的世界——梅洛 - 庞蒂“表达”论题分析 李婉莉∕140
居间的艺术批评:论艺术批评的困境与当代德国美学视野中的艺术批评 冯子杰∕150
柏拉图对话录的顺序 罗斯(David Ross)著 谷佳译,陈维慈校∕166
对脑观测时代“人认识自身方法”问题的哲学澄清 方圆∕176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集刊,创办于2007年,以发表国内外哲学研究最新成果与中外人文精神议题深度探讨为发展方向,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十八辑在延续以往中外哲学与文化议题探讨的基础上,聚焦多维诠释学与文明对话,集中呈现“兼收并蓄、构建中国阐释学新范式”的理论主旨。本辑设四个专栏:一、“中国经典阐释学笔谈”专栏。由洪汉鼎先生主持,傅永军、李清良等五位学界知名学者集中探讨了经典诠释学本体论、方法论及中西古今对话等问题,旨在构建兼具本土根基与世界性的中国经典诠释学体系。二、“中国经典阐释学特稿”专栏。陈赟教授发表专文,强调中国阐释学建构需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中国性与世界性的对立,开辟面向未来、翻转西方阐释学、承付世界阐释学的中国式进路。三、“中国哲学与文化”专栏。主要研究儒释道、经学、易学等领域的理论问题、中国文学中的人生哲学、传统学术的当代转型与重构等内容,探索经典在新时代的新阐释方式。四、“西方哲学”专栏。深入探讨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影响、亚里士多德“质料”问题,以及绘画艺术批评困境与当代德国美学的思辨阐释,推动中西哲学艺术互鉴。
《中外中文精神研究》(第十八辑)以经典阐释为中心,集中展示了当下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和最新成果。通过理论创新活化传统智慧,启示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学术与现实“一与多”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