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治发展论丛(2024)》内容简介
《北京法治发展论丛(2024)》(以下简称“论丛”)于2025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论丛》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编撰,吸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稿件。
2023年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这一年里,北京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围绕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行政执法规范 与效能建设等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在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北京法治发展论丛(2024)》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抓时代特点,立足北京实践,深耕理论研究,征集编纂的文章主题涉及“首都法治”“多元解纷”“民事法治”“行政法治”“刑事法治”“知识产权”“司法改革”“涉外法治”八大版块,涵盖新时代法治建设领域的一系列热点难点话题。
“首都法治”收录两篇文章。一篇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阐 释了京津冀协同立法的制度保障、实践探索及深化路径;另一篇文章立足我国制造业立法的现有经济基础,分析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他省市的制造业立法经验给北京制造业立法提供的有益借鉴。
“多元解纷”栏目收录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将近些年来法院通过司法助力基层治理工作总结提炼为“全周期”枫桥式工作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巡回法官制度不完善、法院与街道调解组织诉调对接效能不足、普法宣传司法效能转换不充分等问题的完善路径,以期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第二篇文章围绕北京市基层法院“审前”纠纷化解工作存在的困境,探讨了如何通过多部门联防联治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纠纷全流程化解机制、细化法院内部特色纠纷化解等途径完善北京市“审前”纠纷化解机制;第三篇文章聚焦房山区劳动领域纠纷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对其主要内容、运行模式以及成效意义等进行了介绍。
“民事法治”版块收录四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围绕《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目的,讨论了《民法典》视域下冰雪场所主体责任的理论依据以及认定方法;第二篇文章以外卖骑手的休息权保护为主题,探讨了外卖骑手休息权落实的困境和原因,认为以分配正义观为基础的司法审查路径是确保休息权落地的重要举措;第三篇文章讨论了在数字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个性化推荐与最小必要原则在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等内容上可能存在的冲突,探讨了在个性化推荐场景下,如何对最小必要原则的运用展开探索。第四篇文章聚焦民法典合同编的最新司法解释,阐释对重点条款的理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第五篇文章从界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发,强调该内涵是“做实”农民集体所有权、“激活”家庭承包经营、“拓展”统分结合层次、“开放”市场平台和要素、“融合”多种分配方式等层面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实现机制。
“行政法治”收录的文章立足我国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社会治理实践,针对行政允诺这一重要治理经验,通过对行政允诺与行政协议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保护行政相对人权利、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统一司法裁判尺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行政允诺案件中司法审查如何规范开展的问题。
“刑事法治”收录五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围绕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土地犯罪高发、相关刑法规制存在缺陷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资源刑法规制的思路;第二篇文章围绕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建议;第三篇文章讨论了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相结合这一新时代监狱检察监督的重要方式,探讨了应该通过何种举措实现派驻检察和巡回检察间的协同,共同提升监狱检察监督实效;第四篇文章以交通肇事罪和强奸罪为例,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间接证据认定犯罪的具体流程和证明标准等问题;第五篇文章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在衔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总结了查办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案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推动行刑衔接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知识产权”栏目收录两篇文章。一篇文章对北京市2023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另一篇文章分析了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指出应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特点优化中医药专利法规,落实适应中医药特点的授权后公开制度。
“司法改革”栏目收录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围绕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梳理了密云区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力图通过健全完善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化审判机制,促进辖区水库生态环境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第二篇文章指出了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存在的机械裁量问题,剖析了成因,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实现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能动审理;第三篇文章讨论了在数字检察战略实施背景下,为了保障检察数据安全并实现检察数据的全方位管理和使用,应该以安全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为指导,推进检察数据分类分级制度的建设。
“涉外法治”收录的文章聚焦我国国家发展利益,认为在其他国家通过国际软硬实力侵害我国国家发展利益的背景之下,我国因为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不足等原因在相关的应对措施上仍然存在局限。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在国内建立各种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激励制度、扩大我国法律及各类规范的国际影响力、构建提升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争夺意识的制度等举措来捍卫国家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