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2025)》内容简介
目 录
Ⅰ 总报告
B.1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创新…………………………………………袁振龙 张森
Ⅱ 社会组织治理篇
B.2 北京市社会组织党建情况分析及建议……………………………………………………王昊 刘帅顺
B.3 北京市社工机制参与社会救助项目的关键要素与行动逻辑…………………王世强 桑鹏辉
B.4 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的整合与优化机制研究……关珊珊 杨欣悦 南方
Ⅲ 人口问题治理篇
B.5 超大城市人口构成特点与基层社区治理挑战…………………………………………………………冯跃
B.6 北京市流动儿童发展状况及关爱保护研究…………………………………………马晓燕 王黎芳
B.7 北京市福利院外出上学儿童抗逆力提升研究……………………………………苗艳梅 何雪情
Ⅳ 网络社会治理篇
B.8 2024年首都城市治理网络舆情研究………………………………………………………………赵丽娜
B.9 规制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治理的北京实践………………………………………………毕娟 胡睿
B.10 数智化建设中的社区治理法治实践嵌入度研究………………………………包一明 伍哲明
Ⅴ 矛盾纠纷治理篇
B.11 昌平区城北街道“双诉双融”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王凯 张嘉杰
B.12 党建引领议事协商化解加装电梯矛盾“里仁之治”研究…………………………王雪梅 刘垚
B.13 情感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北京实践……………………………………………………………付帅泽
B.14 “小院议事厅”化解邻里矛盾的“草厂智慧”研究……………………………………………何军 温豪
Ⅵ 城市安全治理篇
B.15. 首都韧性城市建设现状及社区韧性提升路径研究……………陈震西 于富才 时德轶
B.16 北京市基层应急保障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探析…………………………………尚秋谨 朱伟
B.17 北京市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杨慧 胡超峰
VII 基层社会治理篇
B.18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矩阵”治理模式创新的实践与启示…………………………徐珊珊
B.19 北京市西城区基层民主协商标准化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马菱霞
B.20 接诉即办降量提质的策略、方法与路径………………………………………………………………李文兵
附录
2024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大事记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2025)》等系列北京蓝皮书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主持编撰,由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专家结合北京社会治理的进展和数据联合撰写。报告分总报告、社会组织治理、人口问题治理、网络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治理、城市安全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和大事记。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2024年北京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和阐述,是了解北京社会治理进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4年,北京市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创新,坚持全面系统辩证地把握城市治理问题。尊重发挥广大市民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理,超大城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坚持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针对“小小孩”“老老人”“新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等不同群体,持续推进友好之城建设。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加强对市民诉求的分析梳理,让城市治理更加敏捷。坚持数智赋能,城市治理智慧场景不断增多,城市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针对城市建设中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改善,提升城市韧性。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力量合作共治,超大城市治理力量更加强大。大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首都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千园之城”打造宜居城市样本。
2024年,北京市稳步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实施“联合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创新方式组织党组织,有效适应了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探索形成独特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北京方案”。持续推进社工机构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机构+企业”合作成功打造助残帮扶多元化模式,社工机构的专业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坚持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探索形成“物业+养老”等模式,通过物业企业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北京市超大城市人口分布呈现新特征,常住人口基数大,城镇化趋势明显,少子化与老龄化现象并存,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常住外来人口在总量和空间分布上趋于平稳化,人口居住密度居高不下,治理难度高、对社会治理要求高,对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出新要求。北京流动儿童数量稳中有升,在京流动儿童在成长发展中受家庭监护能力影响大,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的政策拓展空间大,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需制定流动儿童全周期 的关爱政策,改善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监护能力,动态监测流动儿童发展状况。通过访谈、观察和量表测量,发现福利院儿童的抗逆力水平普遍偏低,开展为期六周的小组活动,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显著提升福利院儿童抗逆力水平。
首都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的制度体系方面,出台各类政策文件,引导基层不断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的基础数据掌握方面,全面摸查了基层灾害隐患点清单情况、应急医疗保障情况、应急避难场所容量等基础数据信息,促进了应急保障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同时,推动基层网格员、街道(乡镇)专职安全员、灾情信息员等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基层在体系化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中作用初步显现。
网络舆论主要关注北京的养老、调解 、医保、居住环境、租房等话题,接诉即办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北京人工智能治理在创新中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北京智慧社区平台建设不仅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及权责运行透明化,而且有效提升社区政务服务效能。面对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北京市探索了“双诉双融”、议事协商、情感治理等矛盾纠纷化解方法,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处理了一批复杂矛盾。基层探索形成了“矩阵式”治理、协商民主标准化、对市民诉求降量提质等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