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工作

市情-法学联合党支部赴西安延安开展调研参观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兄弟社科院的先进经验,9月26日至9月29日,市情——法学联合党支部在市情中心主任唐鑫与党支部书记张苏的带领下,组成一支12人的学习调研团队赴西安、延安等地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与陕西社科院开展深入交流探讨,并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中共七大会址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9月26日上午,由来自市情中心与法学所12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学习调研团队赴陕西社科院开展学习调研活动。陕西社科院办公室主任高康印、机关党委副书记张和安、发展合作处处长牛战美、科研处副处长于宁锴,以及省情调研中心、政法所共10余人接待了我学习团队一行。
              
     陕西社科院办公室主任高康印对北京社科院学习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地介绍了陕西社科院的基本情况。陕西院机关党委副书记张和安详细介绍了该院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情况。该院在完成中央、省委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结合陕西院的实际,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该院科研工作相结合,使每项教育活动更加具体、实在,针对党建、科研、后勤、人事等各个环节,共梳理出130条问题并逐一进行研究整改。科研处副处长于宁锴介绍了该院科研的总体情况,经济所副所长吴刚介绍了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该所的研究方向、重点,以及结合陕西省情开展科研创新的情况。政法所研究人员介绍了该所的历史、概况、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该所的特色以及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发展合作处处长牛战美介绍了该处的职责、成立的背景、对外开展合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克服困难的经验。我院学习调研团队的同志就相关问题展开座谈,就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科研、学术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9月27日上午,西安秋风习习,阳光和煦。学习调研团队首先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张学良公馆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占地面积7703平方米。院内共有三幢三层砖木结构小楼及20余间平房,举办有“西安事变史实”、“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生平”和张学良旧居复原等陈列展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志们先后参观了纪念展馆及A、B、C座楼,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张、杨两位将军的生平事迹。同志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张学良将军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老一辈革命家们成功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聪明才智和爱国大局观更是让同志们由衷赞叹。
     参观完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学习调研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是1936年至1946年中国共产党设立在国民党管辖区的一个重要办事机构,先后经历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三个时期,历时十年之久,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我党赋予其的各项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前哨,犹如茫茫夜海中的灯塔,指引着爱国志士奋勇前进。
    跟随着讲解员,同志们依次参观了重要领导人住所、会客厅、救亡室、电台室、汽车房、厨房等场所,瞻仰文件、手稿、照片等资料,以更加直观的角度深刻体会了革命先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党性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的信念和信心。学习调研团队的同志们纷纷表示,我们年青科研工作者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弘扬刻苦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社科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9月29日,学习调研团队沿着当年爱国青年走过的路线,驱车百里奔赴延安。在延安期间,学习调研团队先后参观了杨家岭、枣园和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在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处,同志们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居住过的低矮、狭小、简陋的窖洞,看到毛主席所种植的菜园,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气概。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中,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使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新中国缔造者的风采,认识并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近三天学习调研活动紧张而又忙碌,但学习调研团队的同志们都感到很充实,觉得学到了新东西,境界与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市情—法学党支部今后还要将此类学习调研活动持续下去,力求通过学习调研活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进程,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