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综合治理研究所 > 研究成果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9)》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9年6月19日下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9)》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十层会议室召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治所所长、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主编袁振龙研究员主持会议。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谢炜、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副总编辑吴敏、社科文献出版社学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张雯鑫、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编辑张媛,我院科研处朱庆华、马京莎,我院图书信息中心殷庆云,我院外宣办张文琼,社会治理蓝皮书团队成员,以及北京日报、中国网、财经、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相关人员出席了发布会。

 袁振龙所长首先介绍了新闻发布会的会议议程、与会嘉宾及新闻媒体单位,向参会的社科文献出版社领导和编辑、新闻媒体记者等长期对北京社会治理蓝皮书的支持表达了感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炜副社长在致辞中,对《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9)》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充分肯定了《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9)》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质量,认为北京社会治理蓝皮书以解决北京社会治理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对北京社会治理各领域进行全面地定量和定性分析,在促进新型智库建设和服务决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对社会治理蓝皮书编撰工作提出新要求,强调未来蓝皮书编撰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学术规范,尽可能充分发挥优势,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整合更多力量,深入实践调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库报告。

                  

 其次,《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9)》主编袁振龙研究员和副主编南方助理研究员作主题发言。副主编殷星辰研究员、马晓燕副研究员、李会彬副研究员等作专题发言。总报告指出,社会服务供给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服务内容和品质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尚有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平明显提高,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更加深入,党组织有效覆盖明显提高;北京多措并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城市病”治理;完善网络社会治理机制,积极创新治理手段。社会组织治理篇指出,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基础较好,政府在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位于前列;在城市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应从直接推动向政策引导和搭建平台进行转变,优化“三社联动”的路径;北京各个社工机构资金规模差距悬殊,但资金来源却体现了高度的趋同;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命题是政府与孵化器共同完成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培育的过程。人口问题治理篇指出,北京市流动人口“常住”趋势不断增强;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量与增速出现双下降;流动人口分布不均衡,城市社会治理难题多;家政女工通过职业流动初步摆脱了家庭与婚姻生活的弱势社会地位。违法犯罪治理篇指出,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案发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的城六区;北京市抢夺犯罪的犯罪人呈现以外地人为主的特点;近五年北京市抢夺罪案发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六年外国人在京犯罪案件呈整体增长趋势;北京市外国人犯罪所触的具体罪名较为集中,以盗窃罪和毒品类犯罪最为突出;外国人在京犯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朝阳区案发量最多。网络社会治理篇指出,当前,网络犯罪运作模式日渐成熟,从传播木马病毒、试行电话诈骗等原始模式日渐转化为更为“拖库撞库”、精准诈骗等日渐成熟的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网络借贷领域被广泛适用,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合理扩张趋势;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只是从线下搬到线上,并未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最典型的是P2P网络借贷,暴露的问题最多;为回避互联网金融刑事风险,有地方试图建立地方性规范,要求有关互联网机构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备案,以此规避刑事风险。但该做法缺少法律依据,不具有法律效力;实践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借款人不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罪,这是一种误区可能带来刑事风险;在实施有关行为之前,即使已经咨询有关专家等专业人士,甚至出具《专家意见书》依然不能免除犯罪。矛盾纠纷治理篇指出,北京市法院系统收案量逐年增多,社会矛盾纠纷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压力仍然很大;北京市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通过调解机制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北京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在认识、制度和保障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当前北京市民社会保障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生活压力较大;当前北京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有交通拥堵、住房价格过高、看病难看病贵等;当前北京市民认为不公平主要存在收入差距,特别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待遇差距;北京市民总体社会安全感为89.95%,个人信息隐私安全感最低;近一半的居民认为所居住小区不存在矛盾隐患,另一半认为居住小区存在矛盾隐患;司法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具有天然优势。基层社会治理篇指出,“平安北京”建设取得了八大成效;北京平安创建的基层基础仍较薄弱;坚持源头治理,进一步夯实“平安北京”建设基层基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系统治理,进一步做实做强“平安北京”建设的六大体系。同时,北京社会治理蓝皮书团队成员还详细地回答了媒体记者的相关提问。

 最后,袁振龙所长对本次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蓝皮书将聚焦北京社会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增加一些新栏目,不断采用创新的研究方法提升报告质量,并对全体与会人员表示感谢。

                                                                                                                    (综治所杨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