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文化研究所 > 研究成果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4)主要内容和对策建议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4)主要内容与对策建议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推出的《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由我所李建盛研究员、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陈华、马春玲主编。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公共领域不断发展并发生重要的转变,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以及网络公共领域表达的差异性甚至多元性,使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创新的同时推进变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强化网络管理的他律性规范,网络自律性的培育和建设,运用更加有效网络信息技术维护网络文化生态,仍然是今后首都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本报告以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创新为主题,分析和研究2013年首都网络文化生态发展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北京是信息技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民最集中的城市。目前,北京集中了全国90%的重点网站,互联网流量占全国70%以上。网络信息技术在不断创新和拓展,网络的信息空间和文化表达同样在发展和转变。网络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创新始终处于过程之中,网络以及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和创新并重,始终是网络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课题。
   第一部分“总论”,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和创新并重,积极构建健康、有序和发达的首都网络文化,是2013年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突出主题和重要成绩。本报告首先概述中央和北京市2013年关于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新形势和新要求,阐述加强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努力构建首都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生态,凝聚和传播网络文化正能量。从六个方面概括分析本年度首都网络文化的新发展,并根据年度新发展城从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二部分“首都网络文化政策与建设管理”,以首都网络文化政策和管理为主要内容,总结和分析2013年首都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建设管理进程、网络文化环境整治和净化、网络谣言治理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建设网络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首都网络新空间与网络文化形态透析”,围绕首都网络信息技术新发展对网络文化新形态展开年度分析。概述和分析2013年网络信息技术与北京智慧建设、网络化进程中的历史名城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新进展,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四部分“首都网络年度新热点与文化问题聚焦”,聚焦2013年度首都网络文化发展中的新热点和文化问题。概述和分析互联网时代首都城市的网络形象符号、4G元年首都网络文化产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相关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第五部分“首都网站年度新动态与典型案例分析”,选取2013年度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化事件和网络文化个案展开深度剖析,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以及在网络公共领域与社会公共舆论中的影响,剖析其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和警示价值。
    北京作为中国的“网络”,毫无疑问是全国网络信息技术资源、网络文化资源、网络人才资源最丰富和最集中的城市。如何在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城市信息发展水平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首都网络文化资源优势,激发和利用网络文化创新人才,借助创新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增强首都文化影响力和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是首都网络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不断加强网络社会文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规范管理,网络管理的他律性管理与网络行为的自律性建设并重,塑造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首都网络文化生态,是首都网络文化管理与网络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根据年度报告分析,对进一步加强首都网络文化发展、管理和创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增强首都网络文化价值观念引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网络文化价值导向作用
    网络既是一种信息技术和通信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传播媒介,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复杂多维的信息传播空间。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信息传播,都是由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的人所创造的,现实社会的文化复杂性和文化多样性都能够在这个所谓的虚拟空间和信息世界中呈现和体现,由此,网络所体现的虚拟空间同样也是文化的空间,体现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网络的信息形态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网络的文化形态。首都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在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引导上,一直坚持“首都意识”和“首善意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今天,正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发展之中,文化的多样化、差异性和复杂性的文化语境,互联网信息空间中的文化观念更具有复杂性,文化价值更具有差异性,文化形态更加多样性,文化表达更具有自由性,从而给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文化价值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首先,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中国“网都”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的使命和任务,在坚持网络建设的首都意识和首善意识的基础上,增强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的国家意识,加强首都网络文化观念的引导和网络文化价值建设,更加有力地发挥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价值导向作用。其次,充分利用首都文化资源,整合和提炼优势文化资源主题,建设和塑造网络文化主题品牌,大力宣传优秀中华文化传统和历史名城文化,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纵隔文化特色,北京文化特色,建设具有具有中国特色和北京特色的网络文化。最后,充分利首都网络文化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以网络技术创新推动网络文化创新,以网络文化创新丰富网络文化品牌创新,加快网络文化创新与网络科技创新的融合驱动发展和融合提升发展,塑造更具有创新水平和更高文化价值的网络文化产品,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文化观念的引导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
(二)建立他律管理、自律约束和技术控制的网络传播综合机制,形成健康有序的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今天,互联网已成为复杂多元的新型公共领域,并与现实的、真实的社会公共领域交织甚至融合为一体,深刻并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观念、思想和价值,而且深刻而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建设理性合法、健康有序、技术可控的网络传播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网络传播秩序的维护,而且有助于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生态的建设。首先,针对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意识的多样性、差异性甚至复杂性,特别是针对危害经济秩序、社会秩序,传播错误政治观念和文化思想的恶意网络信息,要加强他律性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秩序的法制管理,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网络建设管理的他律性建设方面,北京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发挥网络秩序管理的首都示范作用,增强首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引导力、警示力、监管力,甚至惩治力。其次,网络公共领域是由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网民构成的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虚拟性质,非常容易导致网民网络表达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因而容易导致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缺乏自律意识,丧失网络自律性。自律性的丧失必然导致自我约束的丧失,自我约束力的丧失必然影响良好的网络秩序。因此,在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他律性建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自律性建设。北京不仅是信息技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同时也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民集中的城市。北京集中了全国90%的重点网站,互联网流量占全国70%以上,由此,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文化的自律性建设尤为重要。无论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传播业,还是作为个体的网民,除自觉遵守的网络的相关法规文件外,应当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培育网络自律意识,增强网络样性自我约束,发挥网络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的主体能动性,互联网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网民自律意识的培育。最后,不断创新信息传播和信息管理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可控性。网络信息传播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支撑着网络信息传播,在网络传播和网络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控制,以发达先进的技术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支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三)加强北京特色文化传播,彰显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网络文化魅力
   随着北京城市的日益现代化乃至全球化,具有3400多年历史和860年历史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的现代化乃至全球化在不断地丰富和增长,而传统的北京特色文化和地方性文化则在这种现代性的文化扩张中缩小。人们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对北京历史名城文化的认知,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很多方式加以体验和理解,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成为了宣传城市文化特色,体验城市文化魅力,传承城市文化传统,弘扬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渠道。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丰富而深厚,需要充分利用首都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展示和阐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名城文化。首先,发挥首都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把历史名城文化传播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历史名城文化传播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网络传播的技术瓶颈,建构科学高效的历史名城文化传播渠道和平台,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名城文化传播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其次,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信息的数据化平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主题化提炼,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网络传播的文化内涵、文化形象和文化特色,从注重物质性保护传播向文化内涵传播转变,从注重数据信息展示向内容信息传播转变,从注重文物知识型传播向感受体验性传播转变,增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名城文化传承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最后,充分利用首都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名城文化传播的国际国内网络建设,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传播的国际横向一体化和国内纵向一体化网络传播体系,在国际国内历史文化名城格局中充分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和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提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名城文化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四)不断丰富网络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提升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网络作为快捷方便的文化信息载体,在公共文化内容、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网络公共文化内容比较薄弱,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形式较为单调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共公文化资源的供给,丰富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形式。首先,加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化建设,进一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所谓体系化建设,就是根据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按照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原则,利用首都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建立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享受系统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不断丰富网络公共文化产品,增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在提升已有网络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如“北京记忆”、“首图讲坛”等文化平台,塑造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范围,提炼新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主题,通过网络技术更新把实体性公共文化资源转化为网络公共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种类和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文化需求,建设层次不同文化类网站,更好地满足网民差异性、多样性的公共文化需求。再次,弥区域性“数字鸿沟”,改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区域性不平衡状况。加快推进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的区域性协调发展,完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程度,不断增强博物馆网络化服务水平。最后,充分整合城市文化资源,提炼城市文化主题,挖掘城市文化符号,实现城市文化资源数据化、信息化,建立“文化北京”网络信息平台,多层面展示首都城市文化形象,文化北京形象,彰显北京城市精神,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北京城市文化形象网络平台,不仅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北京的信息平台,而且可以把它转化为多层面、多维度、立体化的网络公共文化资源。
(五)塑造优秀互联网文化产业消费品牌,推动首都网络文化产业和网络文化消费新业态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新型的网络文化,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且加速了网络文化和网络经济的融合,把网络文化产业和网络文化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网络消费成交额高达11.06亿元,约占总文化消费成交额的97.4%,就是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经济快速迅猛增长的显著体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慧金融、数字营销、物联网等等互联网发展态势的兴起,网络产业将发生飞跃性的变化,网络文化消费将有力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北京作为门户网站最集中、网民最多的城市,在今后的发展中,网络文化消费将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首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落实《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扩大首都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自审范围,在强调网络文化经验单位的自律性的同时,提高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自主性,激发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创新性和创意性,大力提高首都网络文化技术含量和文化品质。其次,加快网络文化产品的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化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多向融合、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发展新型网络文化业态,推动网络文化产品的结构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有力推动首都网络文化产业结构化的升级。再次,加强网络文化消费的品牌化建设,推动网络生产和网络消费新形态。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网络文化消费品牌,壮大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等文化产业,并推动优势网络产业向高端发展。尤其是发挥首都网络文化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的优势,鼓励集成创新,激励和奖励个体创新,推动网络产品创新发展,积极培育网络生产和网络消费新业态。最后,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全球化网络平台,除了依靠政府和企业力量外,发挥市场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运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国际化网络体系,宣传和推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品,提高北京文化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