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文化研究所 > 研究成果

译著《现代性的终结:虚无主义与后现代文化诠释学》出版

         译著《现代性的终结:虚无主义与后现代文化诠释学》出版
                               
 
     李建盛研究员翻译的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詹尼·瓦蒂莫的《现代性的终结:虚无主义与后现代文化诠释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性的终结》体现了詹尼·瓦蒂莫的宽广思想领域以及他的完全国际化的哲学学科的方法。尽管其中的许多论文起初是专门为会议和学术期刊撰写的,但总起来看,这些论文却构成了他前后连贯和精心设计的旨趣和思想。该书由导言;第一部分“作为命运的虚无主义”(1.“为虚无主义辩护”、2.人道主义的危机);第二部分“艺术的真理”(3.艺术的死亡或衰退、4.诗语的破碎5.装饰/纪念碑、6.艺术革命的结构); 第三部分“现代性的终结”(7.诠释学与虚无主义、 8.真理与诠释学本体论修辞学、9.诠释学与人类学、10.虚无主义与哲学后现代)构成。《现代性的终结》主要是一部理论性的哲学著作,相对来说作者很少对主要观点做出详尽的解释。为此,该书的英译者撰写了长篇导论。
    该书以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对真理问题的诠释为核心主题,紧密结合西方文化、科学现代性终结和后现代转变,通过对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西方的重要思想家尼采、海德格尔、加达默尔、本雅明、库恩、罗蒂等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思想的理论阐述,集中论述西方现代性历程中出现的思想危机,以及后现代文化诠释学试图解决这些危机的理论尝试。作者力图通过现代性思想中的虚无主义、人文主义、艺术真理、现代性终结等问题的探讨,为人们理解现代性的完成及其对艺术和科学产生的后果提供一种哲学基础和诠释学理论视野。该书主要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更重要地在于提出问题。
   正如英译者导言中写到的:“‘后现代性’的观念处于当代西方知识分子争论的中心。在过去的10多年中,后现代性的批评家和支持者都经常参与非常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对于绘画、建筑、芭蕾、戏剧、电影、文学和哲学。存在一种广泛的共识,即西方的观看、认识和表现方式近来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但是,对于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西方文化正在走向何方则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现代性确实已经走向了终点呢?还是只发生了一种表面的变化?信息系统技术的全球扩张,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影响,西方经济的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意味着文化和社会进程的持续性转变呢?还是可以把它们解释为现代性自身逻辑的一部分?倘若我们承认,我们正处于现代性终结的历史的某一点上,就可坦然地认为,困扰现代性的难题可以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而弃之不顾吗?争论中的许多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而且争论的结果也必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后现代性话语所依赖的概念——即作为现代性文明终结时刻的‘现代性的终结’概念——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而细致的分析。瓦蒂莫(Gianni Vattimo)的《现代性的终结》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力图为人们理解现代性的结束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深远影响提出一种哲学基础。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工作,但是,从瓦蒂莫观察问题的视角看,这项研究牢固地植根于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的哲学传统,并用他自己的思想洞见深入到我们正艰难把握的人类主体和人类社会的本质之中。然而,带着一种对哲学失败的持久意识,瓦蒂莫对这种哲学传统的关注是为了对付当代技术文明所导致的异化状况。正如因现代文明而发生了剧烈变化的自然世界一样,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荒漠’在不断的增长,因而这种状况需要一种来自当代思想的肯定性回应。摆在面前的这部著作,就是为哲学在现代性终结之时塑造人类存在的构成性图景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种哲学家的评估。”
    英译者导言中的上面这段话既是译者的提问,实际上也是瓦蒂莫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面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需要提出的问题。我们也正处于急剧转变或转型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转变或转型过程中,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以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在我们的文化场域中似乎更其复杂,更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