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文化研究所 > 学术交流

文化所举办“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文博事业发展” 学术研讨会

  2021年6月9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文博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社科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院内外专家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黄仲山主持,评议人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郭秋惠副教授;下半场由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红玉主持,评议人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学系郗志群教授。文化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北京2020年4月9日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指出,要打造一个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与会专家围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文博事业发展”主题展开讨论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学系主任郗志群教授以《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北京模式”——构建开放式博物馆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以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构建开放式博物馆的实践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孙佳山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博物馆的类型化及文博事业线上落地的相关问题》,他更加关注博物馆作为文博事业的实际操作,如何结合国情来发展新的博物馆模式以及对应博物馆定制标准,形成相关的数据进行推广。中国国家博物馆李重蓉副研究员以《新旧之变: 博物馆文物活化的案例与思考》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以实际的范例剖析了“关于文物活起来的经验与痛点”,并提出了博物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主任、策展人郭秋惠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高校博物馆与社会美育——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例》,回顾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以及运行机制,探讨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路径。北京自然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林德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中自然博物馆的定位》为题,详尽地回顾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发展成就等,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不仅需加强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也需增加自然博物馆建设,以完善博物馆的类型。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陈红玉副研究员以《一道风景一座城:博物馆如何成为城市创意之核心动能》为题做主旨发言,从北京与伦敦两个国际文化名城博物馆体验开始讲起,提出博物馆建设亟需提升软件水平和服务意识,突出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出博物馆需要更多创意活动以吸引、影响民众。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陈玲玲研究员以《日本侵华战争与北京“大东亚博览会》为题做主旨发言,通过史料的梳理,展现了日伪时期在北京举办的大东亚博览会的具体场景,揭示日伪当局通过博览会意在构建殖民话语的内在目的。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助理研究员陈镭博士以《教堂还是图书馆?小型博物馆的未来》为题做主旨发言,讨论了博物馆“编码”和不同阶层参观者“解码”能力的问题,建议小型博物馆 、民间博物馆在未来发展中提升地区文化服务功能,而不只是作为学科分类的一个分支出现。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专家向听众展示了国内外不同类型博物馆(包括文化博物馆和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及其运营机制,提出了开放性博物馆的北京模式,提出小型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在未来发展中提升地区文化服务功能等建设方案。同时,剖析了博物馆建设的落地问题,提出制定博物馆相关的标准,规范博物馆建设,以此推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文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