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30周年文学所学术交流
1.文学所学术会议:
1981年5月14日至18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合北京市文艺学会、北京大学等9个单位发起召开“北京市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21个单位派代表参加。邀请外地知名专家17人。1981年5月14日至18日,文学研究室俞长江、张泉、孟固、王光4人参与“北京市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务工作。1995年11月2-3日,出席在香山举办的大型“北京地域文学研讨会” 的文学所、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代表合影。1996年4月6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北京市文艺学会、文化部《新文化史料》编辑部在北海公园联合召开“华北沦陷区文学暨专著《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学术座谈会”。应邀到会的有老作家梅娘、林榕、杨鲍,著名现代文学史专家钱理群、王景山、张光正,北京市社科院院长高起祥,文学、史学学者,以及北京市社科联、《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北京社会科学》、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代表30余人。会议由北京社科院院长、文艺学会会长曹子西研究员主持。1997年3月25日,文学所、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召开“北京文学季评”研讨会暨组稿会。北京市文联、北京社科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领导和知名专家出席。图为与会代表在社科院办公楼前合影。1998年9月13日至14日,文学所、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在颐和园藻鉴堂举行北京地域文学研究交流会。2002年 11月 23日 , 北京社科院文学所与北京文艺学会在香山联合召开“世纪之交的北京文学”学术研讨会,畅谈当代北京文学、文学批评的现状和演变发展脉络。与会专家30余人来自北京市文联、作协,文艺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院领导朱明德、戚本超出席。2008年6月16日, 北京社科院文学所与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在云佛山举办“奥运会与北京城市发展问题”学术座谈会。围绕体育文化研究中心金汕主任的发言,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文学所国际学术交流:1998年6月18日,美国康奈尔大学(Conell Universty)东亚系主任耿德华(E.Gunn)教授,来我院文学所参加学术座谈会。他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当代传媒与文学中的方言研究”。1998年7月3日,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渡边澄子来我院文学所参加学术座谈会。她报告的题目是“抗战时期沦陷区中日作家的虚虚实实:以日本左派佐藤俊子和中共地下党关露为中心”。日本和光大学助教授加藤三由纪任翻译。1999年5月26日,日本庆应大学副教授杉野元子来我院文学所参加学术座谈会。她报告的题目是“日本的中国语教学与研究概述”。1999年8月26日,日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会常委理事、早稻田大学岸阳子教授,来我院文学所参加学术座谈会。她报告的题目是“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2001年2月22日,文学所在社科院大楼贵宾室召开“中、法沦陷时期女性文学座谈会”。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历史系副教授、妇女研究中心主任诺曼·史密斯(Norman Smith)作了题为《拿笔当枪:中国东北和法国沦陷时期妇女作家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传统之比较》的主报告。沦陷区著名女作家梅娘(1920- )、蓝苓(1918-2003)出席了会议。2004年9月9日和11日,文学所研究员张泉应邀分别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和明治学院大学做学术报告,题目为《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抗战时期在北京的东北作家群》。图为在庆应大学演讲前,主持人介绍张泉的学术背景。2006年8月29日,文学所研究员张泉应邀作会议主题发言《殖民语境下文学的民族国家立场问题》。伪“满洲国时期朝鲜人亲日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为期两天,由中韩双方在延边大学共同举办。3.文学所组织的国内外考察:
1994年4月21日,文学所在考察曹雪芹故居后在植物园。
1995年7月31日,文学所与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在妙峰山。
1996年10月18日,文学所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考察金陵。
1998年9月14日,文学所的女士们在颐和园。
1998年9月14日,文学所的成员在颐和园。
2003年8月4日,文学所考察朝鲜的计划在丹东突遭意外后,临时改变行程,前往凤凰山。
2006年4月25日,文学所来到呼啸奔腾的壶口黄河。
2006年7月17日,文学所来到不如想象中宏伟的莫斯科红场。2006年7月20日,文学所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体验到盛夏时节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