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市情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北京社科院第61期公共政策学术沙龙举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首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深入学习北京新版总规精神,2018年5月23日,北京市社科院第61期公共政策学术沙龙在院610会议室如期举行,主题为“世界级城市群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次沙龙由北京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党支部、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共同举办,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陆小成主持。来自北京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研究员认为,要充分发挥“一核两翼”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三大作用:拓展空间、提高经济辐射力和示范引领。区域协同化、城市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发展是加快北京实施世界城市战略建设的三大抓手。从现有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经验来看,形成差别化的竞合发展格局、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全面构建多层次空间网络布局,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实现生态环境共治共享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

       其他与会者分别从各自专业视角对此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将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伴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其战略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导原则重新依靠“看不见的手”,全力打破行政僵局。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产业关联网络理论是分析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协作的重要工具,北京应转移部分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重点扶持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业态,提高首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研究人员认为, 要将贫困治理的协同作为京津冀社会协同的重要抓手。要帮助建立环首都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促进贫困带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北京与贫困带的长效扶贫机制;支持贫困带优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发挥通州副中心在治贫中的辐射作用。有的研究人员以旅游为视角,探索如何通过北京公共服务的完善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协同发展。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重视京津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中村的文化保护问题。有的研究人员认为,破解京津冀高碳排放、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低碳发展。

       最后,会议对《市情研究论丛·第2辑》组稿及修改等工作进行了讨论。

                                        

  (市情调研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陆小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