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我院满学所和历史所、史志学所联合主办的“满学—清史研究动态座谈会(2024)”在院第二会议室举行。本次座谈会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做主题报告。院长贺亚兰研究员到会指导,满学所所长常越男研究员主持会议,满学所、历史所、史志学所全体科研人员参会研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研究员首先发言,对三位主讲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认为,由满学所与历史所、史志学所定期合办的座谈会,旨在了解满学和清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学界同仁进行沟通学习。这种跨所举办、院内外交流座谈的形式,有利于推动我院基础学科的建设,很有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曹新宇教授所做报告题目为《民间文献与明清鼎革:长城沿线田野调查发现》。曹教授介绍了他对明清时期黄天道、白莲教等民间秘密教派文献的关注,以及对河北、山西等长城沿线地区深入的田野调查。重点解读了学界尚未足够关注的民间文献,比如《丙火大章》《普明遗留考甲文簿》等。他提出在明清鼎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段,民间文献有着自身独特的史料价值,既可以弥补官方正史记载的阙失,亦可以从底层视角反观大变革时代的世间万象。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哈斯巴根教授以《清代北疆(内外蒙古)舆图文献整理与研究》为题,介绍了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边疆治理视域下北疆多语种舆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他以清代多语种的北疆舆图为基本关注点,并给予前后时段的必要延展,即明代以及民国时期的部分北疆舆图等。通过系统梳理清代北疆舆图文献在海内外的收藏情况、相关学术史研究,对国内外学术界的文献整理研究、相关文献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展望等进行了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嘉乐助理研究员所做报告主题为《府部之间:清代两淮盐务经费的派征与管理》。王博士的报告围绕“清代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开的制度设计是否真正实现过”这一主题展开,指出从两淮盐务经费派征的视角切入,可以很好地解答这一疑问。通过系统梳理自顺治末年至道光年间200余年清廷的两淮盐务经费运作,揭示了清代皇室财政收支情况的建设取得了优于前代的成效,而清末皇室财政的困境则是根源于清代原额主义财政的弊端。
在与谈环节中,历史所刘仲华研究员、满学所常越男研究员、史志学所高福美副研究员进行重点发言,分别与主讲专家展开交流。内容涉及官方正史与民间文献的对比、多语种文献的比勘、清代皇室财政自身的特征等。历史所孙冬虎研究员、满学所马金柱博士、史志学所安大伟博士也就相关问题参与了交流。
最后,常越男研究员进行了总结,认为三位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启发性强,对谈充分。本次座谈会聚焦了清代社会史、民族史、经济史等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展现了满学、清史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有助于拓展研究视野和思路,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