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所
首页 > 研究所 > 管理研究所 > 科研动态

管理所2011年工作总结

   一、2011年管理所科研工作总结
    (一)科研成果总量116万字,甲类核心期刊4篇,质量又有提高
著作4部,76.6万字(专著1部、专著2部、译著1部);看一眼1篇,0.3万字;核心期刊论文24篇,21.45万字(其中甲类核心期刊4篇,乙类核心期刊10篇,蓝皮书论文11篇);非核心公开期刊或论文集发表论文13篇,8.18万字;领导批示一篇;研究报告2篇,10万字。
    1、著作4部,76.6万字

序号
作者
名称
类型
字数
出版社
1
张耘主编;施昌奎、庞世辉、杨松副主编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
编著
34.6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2
陆小成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
专著
17.5万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
3
陆小成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生态位整合模式研究》
专著
24.5万
线装书局
2011年
4
李志斌
《商界裸奔》
译著
18万
中信出版社2011年3月
合计
编著1部、著作2部,总计76.6万字

    2、看一眼1篇,0.3万字

序号
作者
名称
类型
字数
出版社
1
庞世辉、李志斌
提高北京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打造公交城市
研究报告
0.3万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要报《看一眼》2011年第31期。
合计
1

    3、核心期刊论文24篇,21.45万字

序号
作者
名称
类型
字数
出版社(杂志)
1
张耘
北京企业研发组织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文
1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2
张耘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与世界城市战略研究
论文
1万
《开放导报》2011年10月
3
施昌奎
北京核心区阶梯式限行措施研究
论文
0.7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2011年3月
4
施昌奎
北京市重要实事起草编制工作分析与研究
论文
0.6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5
施昌奎
北京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创新思
论文
1.5万
《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6
施昌奎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思考
论文
1万
《北京社会科学》2011第4期
7
庞世辉
2010年医保新举措:建立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论文
1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8
杨叙
美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特点及对北京的借鉴
论文
0.9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9
李志斌
政府在推进科技保险中的问题、作用及对策——基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抽样调查的分析
论文
0.8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10
毕娟
北京政府科技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
论文
0.9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11
毕娟
科技型创业企业危机机理研究
论文
1.3万
《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4期
12
毕娟
新时期完善北京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
论文
0.6万
《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25期
13
毕娟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政府科技管理定位研究
论文
0.8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11期
14
毕娟
技术创新全球化的趋势、挑战与对策
论文
0.6万
《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15
吴向阳
北京:低碳城市的路径选择
论文
1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16
杜鑫
北京市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
论文
1.08万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17
杜鑫
中国城市地区不同户籍群体劳动力市场状态分析
论文
1.2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8
杜鑫
户籍特征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状态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论文
1.25万
《经济评论》2011年第5期
19
鄢圣文
北京市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
0.98万
《北京城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20
鄢圣文
北京城市管理社区参与路径探索 北京城市管理社区参与路径探索
论文
0.6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1
鄢圣文
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路径
论文
0.045万
《新华文摘》2011年第16期
22
陆小成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论文
0.85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7)
23
陆小成
北京低碳创新城市建设的战略地位与对策选择
论文
0.95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24
陆小成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选择
论文
0.8
中国科技论坛,2011(12)
合计
共发表核心期刊文章24篇, 19.97万字

    4、非核心公开期刊或论文集发表论文13篇,8.18万字

序号
作者
名称
类型
字数
出版社
1
张耘
科技文明:世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一极
论文
0.55万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2期
2
施昌奎
北京城市中心区应采取阶梯式限行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论文
0.5万
《消费导刊》2011年第5期
3
施昌奎
中心城区采取阶梯式限行措施的优劣分析----以北京为例
论文
0.5万
《中国商界》2011年第5期
4
门玉峰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
0.75万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第9期
5
门玉峰
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全链条”监管模式研究
论文
0.5万
《商业经济》2011年9月
6
门玉峰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论文
0.6万
《商业文化》2011年9月
7
毕娟
科技型企业成长与危机的关系探析
论文
0.6万
《经济论坛》2011年第1期
8
吴向阳
建设低碳北京的思考
论文
0.6万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月
9
吴向阳
北京的碳交易与中国CDM发展的出路
论文
0.6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4月
10
鄢圣文
社区参与北京城市管理的保障支撑体系研究
论文
0.53万
《中国产业》2011年第1期
11
陆小成
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对策研究
论文
0.9万
社团管理研究,2011(1)
12
陆小成
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论文
0.85
城市观察2011年4月
13
陆小成
创先争优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研究
论文
0.7
社团管理研究,2011(10)
合计
非核心公开发表文章13篇,共 8.18万字

    5、研究报告2篇,10万字

序号
作者
名称
类型
字数
出版社
1
庞世辉
北京加入GPA研究报告(2011年出价方案)
研究报告
8万
2011年8月提交市长办公会通过
2
陆小成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政府职能比较研究——基于服务链的视角
论文
2万
2011年全国青年体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7-1
合计
2篇,10万字

    (二)明确科研目标,加强科研服务与管理,凝集人气,打造团队精神
    管理所科研工作目标是实现“五有”,即:“有全国影响的公共管理蓝皮书、有国家和市级重大重点课题、有公共管理重点发展学科、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管理学术论坛、有公共管理相关研究基地。”一年来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有的目标实现了,有的正在努力地做。
    1、在蓝皮书上,今年《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蓝皮书总体质量比上年又有提高,内容分77分,在我院7本蓝皮书中第一,今年蓝皮书质量提高主要是实行版主负责制的结果,这样既可以使主编副主编能集中精力研究主报告,又能充分调动各个版主的积极性。
    2、在学科建设上,逐步开展“读原著、通要籍”、“编著作、上高度”、“拜专家、建智库”、“走委办、笼资源”、“办论坛、扩影响”、“重人才、建制度”等系列措施。
    3、重点课题上,张耘完成“科技北京”市重大课题,施昌奎完成市规划办立项课题“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
    4、在论坛上,今年是“第七届北京公共管理与创新论坛”,并成功地升级为院级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一)建立和完善以蓝皮书带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机制
按照院发展规划,管理所的学科建设重点是公共管理。管理所把打造一流公共管理学科、为首都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为目标,提出了六大举措,即,“读原著、通要籍”、“编著作、上高度”、“拜专家、建智库”、“走委办、笼资源”、“办论坛、扩影响”、“重人才、建制度”,并形成以蓝皮书带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机制。
    第一,以《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的板块内容为参考,确定每一个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
    我们将公共管理初步划分为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八个领域。目前,全所12个科研人员都在围绕这八个领域进行研究:张耘、毕娟、陆小成研究科学技术,是《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科教文篇的主要撰稿人;杨叙研究社会保障比较、施昌奎研究慈善、庞世辉研究医保、杜鑫研究就业,鄢圣文研究人力资源,是《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社会保障篇的主要撰稿人;门玉峰研究食品药品安全,是《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公共安全篇的主要撰稿人;杨松研究公用事业、李志斌研究公共交通,是《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基础设施篇的主要撰稿人;吴向阳研究环境保护,是《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环境保护篇的主要撰稿人。每年2月定期出版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进一步强化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使科研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焦点难点问题。
    第二,以完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板块内容为依据,引进学科建设人才
    目前,管理所还没有专人研究基础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和治安安全,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也需要加强研究力量。鉴于目前管理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我们全所人员达成了共识,今后要以完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板块内容为依据,引进学科建设人才。目前,公共财政、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都亟需引进人才。建立以完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板块内容为依据的人才引进机制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提高《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的质量,进而扩大社科院在服务型政府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二是可以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的步划,达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目的。
    第三,确立《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各个板块的负责人,调动各个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经过四年的探索,目前形成较为固定的五大板块,构成五大篇章,即科教文篇、社会保障篇、基础设施篇、公共安全篇、环境保护篇。为了提高各个板块的质量,我们确立了板块负责人,科教文篇负责人毕娟,社会保障篇负责人杜鑫,基础设施篇负责人陆小成,公共安全篇负责人庞世辉,环境保护篇负责人吴向阳。
    我们将原有的各种研究资源和人脉关系介绍给各个板块负责人,由他们直接沟通与联系,这既有利于提高《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的整体质量,又利于各个研究人员的迅速成长。
    第四,形成以《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为主要内容每年一届的“北京公共服务创新论坛”,扩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力
    每年一届的“北京公共服务创新论坛”到2011年已经是第七届了,我们每年都邀请首都著名高校的学者,中央和北京市各委办局领导和专家,就首都公共服务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论坛探讨的内容与《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所要研究的内容基本一致,研讨会与蓝皮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蓝皮书使“首都公共服务创新论坛”焦点更集中,促使《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之,通过《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蓝皮书这个平台,我们整合了全所的研究资源,调动各个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步划,实现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二)实现公共管理重点领域研究的突破
    管理所2012年度研究重点方向
1、先进文化之都背景下文化与企业创新研究
2、先进文化之都背景下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关系研究
3、先进文化之都背景下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
4、先进文化之都背景下加强北京社会科学研究资源整合研究
5、首善之区慈善文化繁荣的路径研究
6、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7、发展经济学理论与经验研究
8、非正式制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9、北京市食品安全工程系统
10、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支持体系研究
11、北京公交城市建设与公交优先战略
12、北京高端人才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13、北京借鉴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经验研究
14、北京低碳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与服务体系研究
15、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与体系建设研究
16、行政化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影响
    (三)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国家和市规划办重大重点课题。
1、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国家和市规划办重大重点课题;
2、加强对重大重点课题申报、结项、成果宣传的服务;
3、采取适当措施,在物质和精神上奖励获得国家和市规划办重大、重点和一般课题的科研人员。
管理所
1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