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者介绍 > 骨干人才 > 正高级 > 2020年 > 何仁伟

何仁伟个人简历

何仁伟1978.7-,男,重庆垫江县人。中国科学院博士、博士后,北京社会科院市情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北京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首都高端智库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一般项目及其他项目10余项。在《旅游学刊》《地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经济地理》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光明日报》重点理论文章2篇,SCI检索3篇,EI检索2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3次。提交资政报告2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8项。

一、主要学术简历

1998.9-2002.7,大学本科阶段。

2002.8.9-2003.8,志愿者支教阶段。

2003.9-2006.7,攻读硕士学位阶段。

2009.9-2013.7,攻读博士学位阶段。

2006.8-2009.8,2013.7-2014.10,西昌学院工作阶段。

2014.10-2016.10,博士后研究阶段。

2016.10-至今,博士后出站后,相继评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员。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函评专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中国人口资源.环境》《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学》《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山地学报》等10余家重要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著

HE Ren-wei,GUO Shi-li.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Farmers in Poor Mountain areas[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22, 19(4): 958-973.SCI检索

Renwei HE,Shaoquian, LIU,Lina LI.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in Analyzing the Cultivated Land-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Bijie PrefectureChina[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33003):228-238. EI

Renwei HE,Shaoquian LIU.Application of SD model in Analyzing the Cultivated Land Carrying CapacityA Case Study in Bijie PrefectureGuizhouProvince,China[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10):1985-1991. EI

Guo, S. Hu, Z. Ma, H.Xu, D. He, R(通讯作者).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China. Agriculture 2022, 12, 803.SSCI检索

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 37(11):2127-2140.CSSCICSCD,权威期刊),本期封面/首篇文章.目前下载量达32000余次,引用已达813次,并不断递增。获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何仁伟,李光勤,刘邵权等.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1):69-85. CSSCI,环境经济学权威期刊),引用率289次。

何仁伟,李光勤,曹建华.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吗?——基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J]. 旅游学刊,2018,33(09):94-107.(CSSCI,旅游学权威期刊),本期封面文章之一,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等.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4):657-670.中文核心(CSSCI、CSCD,地理学知名期刊). 目前引用达427,获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何仁伟,樊杰,李光勤.环京津贫困带的时空演变与形成机理[J].经济地理,2018,38(06):1-9.(CSSCI、CSCD,经济地理学权威期刊)(本期封面/首篇文章)

何仁伟,方方,刘运伟.贫困山区农户人力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9年第9期.(CSSCI、CSCD,地理学知名期刊)目前引用达86

何仁伟,李光勤,刘运伟等.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2):182-192.CSSCI、CSCD,地理学知名期刊).目前引用达214次,获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何仁伟,刘邵权,刘运伟,等.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空间格局——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山地学报,2014,32(06):641-651. (CSCD,中文核心).目前引用达120.

何仁伟.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31(02):221-230. (CSCD,中文核心).目前引用达53

李立娜, 何仁伟(通讯作者),李平,等.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空间差异——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山地学报,2018,36(05):792-805. (CSCD,中文核心)

何仁伟,刘邵权,刘运伟.典型山区居民生活水平评价及其空间差异——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J].山地学报,2012,30(03):264-275.(CSCD,中文核心)

何仁伟,刘邵权,刘运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11):1376-1382. (CSSCI、CSCD,权威期刊)

方方, 何仁伟(通讯作者),何砚.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2):234-242. (CSCD,中文核心)

何仁伟.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及贫困问题研究框架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 2018(07):166-176. (中文核心)

何仁伟,丁琳琳.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贫困机制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8, 46(17):1-8. (中文核心)

方方,何仁伟(通讯作者).农户行为视角下乡村三生空间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8(01):101-110. (CSCCI)

何仁伟,张海朋,李立娜.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模式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中国沙漠,2021, 41(03):81-91. (CSCD,中文核心)

刘运伟, 何仁伟(通讯作者),赵亚玲.欠发达民族山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及预测分析——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31(05):647-653. (CSCD,中文核心)

方方,何仁伟(通讯作者),黎春.我国扶贫管理的内涵、问题剖析与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9(09): 72-74.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等.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其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08):1055-1062. CSSCICSCD,地理学知名期刊).目前引用达282

何仁伟.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677-3680.(中文核心).

杜国明,黎春,何仁伟(通讯作者).中国精准扶贫的区域治理思想解析[J].资源科学,2020, 42(04):649-660.

张海朋,何仁伟(通讯作者),李江苏.脱钩视角下河南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耦合协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02):83-92.

马晓妍,何仁伟(通讯作者),洪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新时代拓展[J].学习与实践,2020(03):28-35.CSSCI期刊)

何仁伟,谢磊,李立娜.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例[J].生态经济,2020,36(09):142-150. (中文核心)

张海朋,何仁伟(通讯作者),刘运伟,.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重构——以藏北那曲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3):698-712.

何仁伟,杨慧,张海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城乡空间“对流”视角[J].中国沙漠,2022,(04):32-40.(CSCD,中文核心)

何仁伟.基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西部,2020(03): 23-30.

谢磊,何仁伟,史文涛,蒲红铮.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和动力机制[J].中国沙漠2022,(03):1-10.(CSCD,中文核心)

方方,何仁伟(通讯作者),李立娜.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研究——基于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J].地理研究,2019,38(03):699-712.CSSCICSCD,权威期刊)

张海朋,何仁伟(通讯作者),李立娜,李光勤.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52-2671.

张海朋,何仁伟(通讯作者),李光勤,.大都市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环首都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20,40(11):56-67.

何仁伟,谢磊,孙威.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 35(06): 42-47. CSSCICSCD

何仁伟,李立娜,刘运伟.基于岭回归模型的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9):562-566.(中文核心)

李光勤,金玉萍,何仁伟(通讯作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ICT出口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2,42(03):446-455.(CSSCI、CSCD)

何仁伟,袁章洁,张传华.农村居家养老的需求、困境及对策——基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调研[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38(04):117-127.(中文核心

调研报告:

何仁伟,李原,《通州区潞城镇用“文明银行”衍生正能量 推动乡村善治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北京市委研究室主办的内刊《北京调研》,202211期。

何仁伟,李原.《平谷区大华山村创新乡村网络化治理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北京市委研究室主办的内刊《北京调研》,202212期。

何仁伟,王云锋,王相龙,《大兴区三间房村探索“村企联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做法及启示》, 北京市委研究室主办的内刊《北京调研》,202302期。

何仁伟.《增强我市山区乡村人居环境防灾减灾韧性对策研究》,北京市委研究室主办的内刊《北京调研》,202408期。

专著:

何仁伟.典型山区农户生计空间差异与生计选择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M].四川大学出版社.24 万字,2013

(二)报刊重要理论阐释文章

重点理论文章:《密云水库一甲子 生态涵养亦首善》,《光明日报》,2020年9月1日。

重点理论文章:《守护“无价之宝” 夯实幸福之基》,《光明日报》,2024年2月8日。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北京日报》,2024年10月28日。

(三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多项国家级、市级与院级的课题项目,为中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精准脱贫战略、首都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具体课题见下表: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起止时间

主持、主研

研究项目

承担的内容及工作量

1

2015.01-2018.12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区农户生计与贫困、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50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数据分析,完成10万字结题报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

2

2022.09-2025.09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0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结题报告等

3

2020.08-2021.08

主持

首都高端智库重大课题:加强和改进首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20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结题报告等。

4

2022.08-2024.01

主持

首都高端智库重大课题:北京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及带来的影响研究(20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结题报告等。

5

2021.10-2022.12

主持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乡村治理现代化:现实困境、关键问题及推进策略(30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结题报告等。

6

2017.05-2020.12

主持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环京津贫困带精准扶贫研究(15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已撰写项目研究结题报告5万字。

7

2014.01-2018.05

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基于生计策略选择的贫困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课题总体设计,完成课题结项报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8

2019.05-2019.10

主持

中央宣传部委托项目: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15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撰写项目研究结题报告9万字。

9

2015.04-2016.10

主持

全国博士后基金1: 贫困山区农户特征与生计脆弱性研究—以四川凉山州为例——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完成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10

2015.05-2016.10

主持

北京市博士后基金:环京津贫困带形成机理研究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完成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11

2017.06-2017.12

主持

中科院地理所委托项目:福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功能构建研究(15万)

完成《福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功能构建研究》10万字研究报告。

12

2015.07-2017.01

主持

北京市社科基金基于贫困地理学的环京津贫困带的时空演变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课题总体设计,完成8万字的研究报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13

2019.01-2019.12

主持

北京市社科院重点项目:落实北京新版总规中的城乡融合发展难点问题研究(15万)

课题总体设计,野外调研,撰写项目研究结题报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14

2017.01-2019.12

主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口外流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机理:以京津冀典型县域为例

野外调研,研究思路设计,主研“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发表论文1篇。

(四)研究成果转化

第一作者.《破解我市生态涵养区农村居家养老难题的对策建议》获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024年1月25日。

第一作者.《关于大兴区建新庄村“物业进村”“物业托管”做法的经验启示》,获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2021年4月22日。

第一作者.《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对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江西省领导肯定性批示,2020年4月。

第一作者,《推动中轴线融合消费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2024年9月14日。

第一作者,《京沪苏浙促进农民增收情况及对广东建议》,获得广东省领导肯定性批示,2024年10月16日。

主要参与人之一,《北京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2020年9月。

主要参与人之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获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2021年4月22日。

主要参与人之一,《关于我市各区未来五年工作部署分析》获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2022年1月11日。

(五)学术奖励

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 37(11):2127-2140.(CSSCI、CSCD,权威期刊),本期封面/首篇文章.目前中国知网引用已达736次,并不断递增.获第四届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2018-2020.

何仁伟,李光勤,刘运伟等.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2):182-192.(CSSCI、CSCD,地理学知名期刊).目前引用达206次,获第二届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2016-2017.

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等.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4):657-670.中文核心(CSSCI、CSCD,地理学知名期刊). 目前引用达415,获首届(2016)中国地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何仁伟,丁琳琳,张海朋,方方.《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对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获得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成果”优秀成果奖,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