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满学研讨会(2025)”在京召开

  

  10月18日上午,"满学研讨会(2025)"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新时代满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致力于繁荣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沈阳故宫博物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位学者参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主持大会。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作主题发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进行主题发言。他强调,多年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冷门绝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满学是社科院特色学科,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彰显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关怀。新时代,满学研究应当立足中国本位、拓宽眼界视野、重视多语种档案文献,用有传承、有创新的学术精神,用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用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加快构建中国满学自主知识体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主持会议

  贺亚兰院长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可谓意义重大。"满学研讨会(2025)"的筹备与召开,目的在于加快构建中国满学自主知识体系,在于把握新时代满学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在于通过满学研究促进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

  第一场大会学术报告共8位学者发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徐凯教授作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徐凯教授探讨了中国特色满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他指出,建立中国满学自主知识体系,须重视理念创新,引领学术新发展;须充分整理和研究清入关前的满学资料,利用多语种档案、影像图册等,开展专题研究;须厘清一些核心的概念,以确立学术规范与话语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阎崇年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阎崇年研究员强调指出了满学"时间与空间"两个研究视野的重要性。他结合"女真南迁与明清政局"这一学术问题,运用动态史学方法,探究明清五百余年间时势的更迭,察自身演变,审历史得失。同时,他强调应当加强满学国际交流研究,提升中国满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杜家骥教授作主题演讲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杜家骥教授分析了清代蒙古诸部"行走"职名。他强调,清代授予蒙古王公"行走"职名兼具宫廷护卫与皇帝顾问之责,既为实职,亦为荣衔。"行走"职名制度对处理清代蒙古等民族事务、协调满蒙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研究员探讨了清代满汉民族关系中的文化异化现象。他认为,考察清代满汉关系应从多角度探究其文化变迁的形式、特点和影响,这有利于我们理解清代民族关系演变的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有利于丰富历史上民族互动与王朝命运的认识。


  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哈斯巴特尔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哈斯巴特尔研究员以借词切入,考察满语和蒙古语的关系。他指出,在阿尔泰语系中,满语和蒙古语的关系,相较于同语系的突厥语更加密切。借入到满语的蒙古语借词,经过完整借入和适应性改造,体现出满蒙语言文化的密切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凤云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凤云教授分析了清代东北行政建制、族群分布以及统一等问题。她认为,辽沈地区招民垦种、满汉混居、旗民权力的混搭,清朝反击沙俄侵略的政治与军事举措,新满洲编旗驻防等因素,是清代东北地区统一局面形成的契机。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分享了历代用民族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他强调,儒家文化在历代农耕、游牧民族的互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学界对用民族文字翻译成的儒家经典关注不够。"民族文字儒藏"同汉文本,共构中华儒家遗产,彰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馆员作主题演讲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馆员针对溥仪专题档案文书分享了心得体会。他指出,此40余万件档案内容详实,包括谕告、贺表、信函、照片等种类丰富的一手文献,对其全面整理与深入发掘,将会大大推动对晚清政治关系、人物、宫廷生活等领域的研究。


  研讨会期间,还将有8位学者进行第二场大会学术报告,以及近百位学者在“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与制度嬗变”“多语种档案文献与‘大一统’历史书写”“满-通古斯语言与社会生活”“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文化发展”“清代区域史与八旗研究”五个分组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