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北京社科院召开2020年皮书、集刊、论丛专题工作会议

12月9日,我院在6层会议室召开2020年皮书、集刊、论丛专题工作会议。院党组书记唐立军,副院长鲁亚、杨奎出席会议,16本皮书、集刊、论丛主编以及办公室、科研处、智库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鲁亚副院长主持。

会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等7部皮书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2部集刊主编、《外国问题研究论丛》等7部论丛主编分别围绕各自成果做工作汇报,并就未来发展提出方向和建议。唐立军书记在听取汇报后对各皮书、集刊、论丛进行一一点评,并对进一步强化皮书、集刊、论丛编撰、出版、发布等工作做部署。

唐立军书记指出,每年出版的16本皮书、集刊、论丛是集全院智慧和汗水的重要成果,经过20余年发展形成了我院宽领域、有纵深的系列智库成果,反映了首都较长周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状况,是非常珍贵、完备的成果积累。皮书、集刊、论丛是我院新型智库建设重要成果形式和载体平台,涵盖基础性和对策性研究,是我院整体科研实力的展示,有着较强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特别是今年举办的“北京社科”智库系列皮书、集刊、论丛成果发布会,全面系统展示了“北京社科”智库及系列皮书、集刊、论丛整体情况、特点特色、发展方向,发布效果及社会影响力显著,“北京社科”智库品牌影响得到有力展现提升。

 唐立军书记进一步指出,虽然我院皮书、集刊、论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发展,但在研究编撰发布过程中工作中仍存在不足。一是各编委会对于皮书研究编撰工作重视不够,团队总体力量欠缺,各成果之间内容质量不平衡。二是各成果的总体规划、内容统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各成果的学理支撑、学术性研究不足,对策性、前瞻性研究不够突出,对该领域长周期的发展建议较弱。三是研究报告数据信息挖掘不到位、缺乏权威性。四是研究报告成果转化不足。编委会对于成果转化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好的研究报告和成果缺乏转化渠道。五是成果发布的总体统筹和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今年我院迈出了总体品牌发布的第一步,未来还要把总体发布和个性传播结合,把宣传工作做细做好。

唐立军书记就进一步做好皮书、集刊、论丛工作做出部署。一是从全院高度统筹系列成果管理工作。加强院党组对皮书、集刊、论丛编撰、发布等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研究编撰工作委员会,增强力量量配备、资源保障,从整体上提升研究编撰的工作质量。二是强化综合管理,完善管理办法。明确皮书、集刊、论丛编撰规范和内容质量基本标准,从时间、形式、发布手段等方面规范实施成果发布。三是加强成果的研究转化力度。提高皮书、集刊、论丛的成果转化效果,鼓励形成更多更具体的衍生成果,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和效益。四是扩大外部合作。从院层面加强与其他单位部门的调研与协作,获取更多一手研究资料,提出更有针对性建议;充实研究编撰队伍,吸纳更多院外专家力量参与其中;可以考虑与相关出版社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提升出版合作质量;加强与有关媒体合作,做好发布宣传工作。

各编委会主编表示,将在院党组统筹布局和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做好各自研究编撰出版工作,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取得更高质量的成果,推动我院皮书、集刊、论丛系列成果质量整体提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