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工作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1、在院十一五规划中将信息工作列为五大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人事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物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之一。
2、由梅松副院长主抓这项工作。院长办公会多次听取信息中心汇报和研究信息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每项大型软件和数据库的购置都是通过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的。
3、院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服务于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体系。目标是建立院级网络信息中心,整合全院网络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建成网上科研和管理的开放式新体系,实现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数字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6年10月9日院党组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2006年10月24日第33次院长办公会又通过了“建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的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将其概括为建好“两网一库”,即院外网、内网和社科信息资源库建设。
二、2007年信息中心落实两网一库的情况
l、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级网站(外网)的建设和管理。我院对外网站在原院外宣办的主持和管理下,曾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如何把院网站建设成为内容丰富、具有首都和本院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网站,使其成为宣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系决策,联系科研,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是信息中心成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院网站实行分级管理,如新闻宣传办负责院网站对外宣传的内容管理,各所处栏目内容则由所处负责,信息中心负责内容上传、技术维护、网站规划、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外网是宣传社科院,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我们的网站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与院领导的要求,与同志们的期望,与地方社会科学院一些网站比,存在着差距,这是我们倍感压力的地方,也是我们这次开会来解决问题的主要目的。
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内网(局域网)的建设和管理。
(1)我院内网共有9台服务器,目前共连接着全院各研究所职能处室约160台电脑,这些是我们科研、办公、对外上网的主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了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信息中心的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每次遇到计算机软硬件问题,他们都能做到不急不燥,随叫随到,直到达到用户满意为止。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2007年对信息中心的机房进行了改造并安装了气体灭火装置。
(2)为了整合信息资源,方便科研和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内网平台,将限制内部使用的信息资源放在内网上供全院人员浏览。信息中心购置了海丽智库公司的学习型软件系统作为内网平台。并将其共同开发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内网平台(http://192.168.100.242)。该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图书、视听、电影、工具、图片、院务公开、学术交流、邮件、政策规定等十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两级类目。类目的设置可根据我院的实际需要,类目下的内容由授权的所处维护人员进行增删和更改。
(具体内容如下:一、信息:1.国内外新闻信息。2.社科信息。①院内信息。②院外信息。3.其他信息。二、图书:1.图书馆查询系统。①本院图书馆。②国家图书馆。③首都图书馆。④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数字图书。①超星数字图书馆。②书生数字图书馆。③海丽智库数字图书。3.数字期刊资料库。①中国知网。②国研网。③人民日报镜像数据库等。4.专题数据库。5.院科研成果库。三、视听:1.院长学术论坛。2.系列学术讲座。3.学术活动。4.重要会议。5.文体活动。四、电影:1、海丽智库公司提供的电影。五、工具: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六、图片:1.院重大活动。2.各所的重要活动。3.学术会议与讲座。4.对外交流。 5.文体活动。七、院务公开:1.院领导。2.科研处。3.人事处。4.办公室。5.行政处。6、计财处等。八、学术交流:l、青年学者沙龙(社会学、经济学等)。2、热点问题探讨。3、难点问题答疑。九、邮件(院下发的通知,所处向院请示报告,所处之间横向函件、院职工之间的联系):1.院领导。2.各研究所。3.职能与行政后勤部门。十、政策规定:1.政策法规。2.院内文件。3.规章制度等)。将来在经费和条件成熟时,将进一步开发建设公文流转和传阅系统,真正实现网上办公和“无纸化办公”。
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资源库建设。根据院“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信息中心要为我院科研和管理提供资源保障,要建设好院级的科研成果库、文献资源库和个人信息资料库;具体工作如下:(1)在世纪超星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图书馆与科研处合作开发了数字化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文库”,已将我院现存的近400多部学术著作和2000多篇科研论文进行了全文录入。编制成科研成果文库的DVD光盘。(2)信息中心为已运行的科研管理项目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经费支持和网络维护。(3)对自建和外购的数据库进行充实:目前在内网上已购入中国知网、国研网、人民日报镜像版等资源,为科研提供全文资料检索服务。(中国知网(即清华学术期刊网)开通了四个库,期刊库:1994-2007,报纸库:2000-2007,会议论文库2000-2007,博士论文库:2000-2007。明年计划将外网浏览改为内网镜像浏览,它不但能提高浏览速度,而且为我院保存了资源。国研网(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开通了国研报告,区域经济网。)今年还对万方数据资源库,中国资讯网,搜数网,信达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等十多种数据库进行了试用并作出读者调查。2007年对图书馆编制社会科学专题全文数据库,如:《城市问题研究论文全文数据库 (1956—2005)》、《北京与首都研究论文全文数据库》、《社会学研究论文全文数据库 (1979—2005)》、《满学研究论文全文数据库(1979—2005)》,《中国地方志论文全文数据库(1979—2005)》(约8万条)等进行了整合、建立了统一的检索平台。直接应用于科研。2007年信息中心与院图书馆合作建设有我院特色的北京市市情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收集整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重要的数据;收集整理北京市基本情况(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情况)、市里的中心工作情况、市领导关注的问题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相关情况等;收集整理中国社科院、各地方社科院等社科研究机构的基本情况等。已经完成软件招投标,并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的专家对数据库的内容结构进行了评议。(3)为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图书馆构建图书综合利用平台,实现统一的图书检索和借阅,实现院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书目和电子书系统之间的链接和整合;(购置国图、超星、书生等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充实馆藏。)建成全院的馆藏图书期刊目录数据库,完成科研成果的数字化,整合院图书馆系统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提高院图书信息综合服务能力。
4、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工作规范化建设。为了规范院信息工作,信息中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工作职责》,《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网站管理暂行条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邮件帐号设置和管理细则》,《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网站评比暂行办法》,《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机房和工作间管理制度》,《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并经院长办公会通过,使我院信息工作有章可循。
三、图书馆2007年工作情况
图书馆工作主要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大精神,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为指导,强化为科研服务的意识,当好科研工作的“后勤”。图书馆在2007年按照这个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科研工作这个中心,以科研人员为服务对象,以文献服务工作为内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为科研课题提供文献保障。除了日常工作外,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加强了图书采购工作的管理。2007年按照院里的要求图书馆实行了图书采购供应商招标。主要做法是通过网上进行公开招标,最后通过评标选中第三极书店作为我院图书馆的主要图书供应商,它中标主要原因是折扣较高7.7折,服务好,能够派人上门分编整理。为了保证进书质量,我们除向书店提出购书方向外,还组织科研人员到书店挑书,或者由科研人员提出书目,由书店去找,以此来保证入藏图书的实用性与学术质量。另外,我们还积极拓宽入藏图书的渠道,例如:图书馆主动与市社科联和市社科规划办联系,将他们的l—9届北京市哲学社科成果评奖的图书资料、社科基金资助的图书、规划课题的图书收集过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2、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2007年从超星数字图书馆购置电子图书5万册,可在图书馆内网上阅读,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建立了电子阅览室。2007年在图书馆内建了16个机位的电子阅览室,它是按照多媒体教室设计的,可以上网也可以进行电化教育,想不到的是第一批受益者是老干部,老干部处办了一期电脑班,参加者非常踊跃,风雨无阻,座无虚席。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院内外网网页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各所处的网页有些是空白的,这样更谈不上特色突出,内容生动。网站建设需要各所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信息中心应加强与所处的联系,定期召开信息员工作会,进行业务交流,并对信息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五、下一步信息工作的设想和安排
l、内外网页的改造与内容的充实。2008年将对院网站改版。由于我院网站技术几年前开发的,需要改版改造,借这个机会对网站和内网的内容进行充实。希望明年网站以新的面貌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和建院30周年。这也需要在座的大家支持和帮助。
2、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改造。今年市信息办对市委市政府所属单位网络进行了检查,共有30多个网络网站存在安全隐患,我院名列其中,被勒令整改,明年已向财政申请经费进行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改造。
3、2008年院人事处将上人事人才管理系统,计财处将上身份证认证系统和课题管理系统,信息中心将提供网络维护支持。
4、加强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2008年除已引入中国知网、国研网、人民日报镜像版外,将购买搜数网、全国报刊索引等数据库。
5、图书馆信息中心在购置北京市市情数据库软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市情资料收集整理。
以上是我的发言,请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