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双洪副研究员译著《与诸神相伴的夜晚》出版
我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双洪的译著《与诸神相伴的夜晚》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译著收入"经典与解释·古今丛编"系列丛书,丛书旨在重塑古今并重和经典与解释并举的编译格局,为我国的古典学建设尽绵薄之力,这一系列目前已出版译著十余种。
1908年,出版商兼书商托马斯·劳里(Thomas Werner Laurie)刚在伦敦注册了自己的出版社,就推出了赖希(Emil Reich)的这部《与诸神相伴的夜晚》,可以看出,这位出版商的品味是,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偏好探讨民族性、帝国命运、文化认同等主题,他针对的读者群体为知识阶层。作为大英帝国爱德华时代(1901-1910)文化出版的代表,劳里出版社早期出版的图书集中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现代性、帝国衰落、文化冲突的焦虑与反思。
赖希的重要著作几乎全部在所谓的爱德华时代出版。这个时代主要指20世纪前十年爱德华七世在位的时期,也有史学家将时间延长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爱德华时代常常被浪漫地称为英格兰最后的黄金岁月,它不得不带着旧世界的保守和优雅,在帝国衰落阴影中迎接现代社会变革的光芒。这个时代充满转折的张力和焦虑,社会道德面临冲击,出现了现代消费文化、福利国家的雏形,女权运动也在孕育当中。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赖希敏锐地捕捉到英格兰乃至整个欧洲既有的和即将面临的问题。他曾经提出,英国将会因过度依赖殖民地走向衰落,而美国可能会成为"新罗马"。如此大胆的论断,在20世纪初反响剧烈。
《与诸神相伴的夜晚》一书以虚构的形式,记录了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希腊诸神重临欧洲,一起讨论他们对英国、欧洲乃至当代社会的认识,几乎回应了变革时代的所有问题:帝国的扩张和衰落、政治制度与文明进程之间的互动、地缘关系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道德风尚的变化、女权主义萌芽、科学理性与宗教改革对传统信仰的冲击等等。这部作品在写作形式上模仿了柏拉图的对话录,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古希腊诸神和先贤与现代人对话,交流探讨对现代问题的看法。这种以古今之争的问题框架展开对话的写作方式,是一种西方古老写作传统的延续。
赖希是匈牙利裔英国人,1854年3月出生于奥地利帝国(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后皈依基督教。他早年在布达佩斯求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各地游历、讲学,最后定居英国,并获得英国公民身份。1910年,赖希去世,安葬于肯萨尔格林公墓公墓(Kensal Green Cemetery)。赖希学识渊博,早年就接受多语言教育,精通匈牙利语、德语、法语、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他的研究更是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理论等领域。赖希的游历、语言、学养构成的丰厚生命底色造就了他开阔的视野,写作的跨学科性以及非欧洲中心的研究视角增加了其作品的魅力。赖希的作品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影响,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故居收藏有赖希的《国家间的成功》(Success Among Nations),其著作影响之大、流布之广可见一斑。
赖希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同时具备深厚的古典学养。他曾经讲授关于柏拉图的课程,一度表示,自己"要努力基于柏拉图的思想来处理现代生活"。《与诸神相伴的夜晚》一书出版于赖希去世前两年。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赖希以轻松诙谐甚至刻薄的语言,带出了尖锐的问题和深刻的思想。作者虚构了希腊诸神以及英雄、哲人、剧作家、政治人物在现代城市的聚会。作品以他推崇的柏拉图式的对话形式展开。不同的是,柏拉图的对话主要是在苏格拉底和同时代人之间展开,而赖希的对话却发生在古希腊诸神及古人与现代人之间。他们共同置身于现代生活境遇当中,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古人和今人的立场展开讨论。诸神与人,古人与今人聚会于现代欧洲,共度了七个美好的夜晚。专业主义、女性主义运动、现代科学理性与传统宗教、现代地缘政治,以及文学、音乐等等反映出的社会风尚等问题都在对话中出现,充满了古今之间的张力。
赖希与尼采在生活年代上有交集,他是较早认识到尼采思想分量的学者,他不仅讨论了现代欧洲国家间的战争和强力意志,还在作品中多次谈及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平衡,如宙斯表示,"我从未允许理性不在非理性的帮助下独自统治"。在《与诸神相伴的夜晚》中,唯一一位与诸神和先贤处于同一高度的现代人是尼采,赖希或许正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尼采的敬意。尼采"超越了时空,振着鹰一般思想的羽翼扶摇直上,"飞升到诸神的高度。
在关于不同论题的讨论中,对主要对话者和讲述者的选择显示出赖希细致巧妙的心思。他让西方最早给知识系统分类的亚里士多德转述现代知识人的极端专业主义;让英俊风流的美男子、政治人阿尔喀比亚德谈论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女性的虚伪造作和英国女权运动;让苏格拉底、柏拉图谈论科学与宗教;而谈论现代议会制度的则是恺撒,因为古罗马的政制深深影响了现代欧洲。
目录
译者前言
前 言
第一夜 亚里士多德论英格兰专业主义
第二夜 第欧根尼与柏拉图论托尔斯泰、易卜生、萧伯纳等
第三夜 阿尔喀比亚德论英格兰女性
第四夜 阿尔喀比亚德 (续)
第五夜 恺撒论下议院
第六夜 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在英格兰
第七夜 苏格拉底、第欧根尼与柏拉图论宗教
赖希的语言轻松幽默,对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他以跨学科的整全视野,为读者展现了现代社会风尚之怪现象,切问现代社会的脉象,讨论帝国衰落、现代政治制度弊端、民族性与地缘博弈、现代理性主义对宗教信仰的解构等诸多问题,预见到现代性发展引发的病症,提醒现代人,在与诸神和古人共度的夜晚中或许能找到缓解现代病的良药。对于古今之争的亘古论题,对于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现代性困境,赖希的著作仍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赖希仍然是思想史中值得重访之人。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埃米尔·赖希(Emil Reich 1854-1910),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后在美国、法国、英国游历,多次在牛津、剑桥等高等学府举办讲座,笔耕不辍,出版多部著作。赖希学识渊博,涉猎甚广。对史学、地缘政治、哲学、都有深入研究,对文学和音乐也都有独到见解。出版有《帝国主义,其代价及天命》、《中世纪史及现代史重要文献汇编》(有些文献至今仍属罕见)、《德国的疯狂》(畅销书)、《现代欧洲的基础》(已有中译本)、《西方国家的普遍历史》、《柏拉图:现代生命批判绪论》等著作。他对柏拉图做过过深度研究,有着深厚的古典学素养。赖希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杰出著作,学养深厚,研究视角独特。
王双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古典政治哲学、古典学,译、著有《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柏拉图的《伊翁》(注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