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推介

《北京皇城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利用研究》出版

    近日,由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程尔奇博士主持的院重点课题成果《北京皇城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利用研究》一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科文库出版资助。

    本书细致梳理北京明清皇城的历史发展变迁,挖掘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并与世界类似名城的多维比较,更加深入地讨论北京明清皇城的文化系脉,并对未来保护、发展等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全书分为七章。

    第一章,北京皇城的地位与价值。新时代要求下北京皇城的价值与意义。任何一座建筑,其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均与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有关。如今,北京在高速发展下已逐渐步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皇城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需要进行认真的再检讨。

    第二至四章,缕述北京皇城明代以至民国的历史演变。明清两代,皇城在五百余年的时段内尽管基本位置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其周长、建筑、设置、制度等均不断发生着变化。至民国时期,皇城部分区域如故宫等演变公共空间,旧式建筑与现代城市格局之间更显现出复杂多元的关系。通过此三章内容,可以揭示出应把皇城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政治演变等联系起来,以深入理解皇城内部各种变化背后隐喻的历史含义。

    第五章,北京皇城不同区块的文化内涵与特色。皇城作为宫城的外围,与紫禁城一起成为中国最高皇权的象征,书写了皇族建筑的发展历史,见证着中国封建制度变化的历程,也因此构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对于皇城的理解,本章站在历史角度的同时,细致分析皇城内部不同区块的文化内涵,探求其隐含深处的特色,发现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与外国历史名城保护情况的比较。北京皇城作为具备世界意义的重要建筑,需放置在世界范围内加以比较,才能更加凸显其价值与地位,发现其保护的有益经验与不足,从而在参考同类名城的基础上,寻找未来的方向与突破口。

    第七章,北京皇城保护的现状、问题与未来的方向及策略。经过21世纪初北京市政府及相关机构对于北京皇城开展的保护工作,皇城建筑的保护与人文发掘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保护工作并不完善,在制度、资金、观念、具体措施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更加深入的保护这座文化遗产,就需要明确皇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性质,把皇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正确处理皇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环境整治为核心,改善皇城中的居住、工作条件,促进皇城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的延续,从多个角度来制定和设计相关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本书认为,必须从时空演进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北京皇城,将其与现代文明的特点结合起来,最大化的体现其文化特色,实现其社会与文化功能,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显现出古代文明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体系。北京皇城的范围基本保留了自明代以来皇城的规模,但皇城内的建筑及其使用功能,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清朝灭亡以后,皇城的变化更加巨大,它的自身性质、所能够发挥的使用功能,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皆与清朝灭亡前完全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皇城仍然沿着不断变化的轨迹发展,不仅使用功能和社会影响有了变化,皇城内的建筑也在变化。作为皇城核心部分的紫禁城由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高度保护,已经少有变化。但在其周围的建筑却没有受到有效的保护,其使用功能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北京皇城的保护,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它的开发利用,也没有被列入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要更加深入的保护这座文化遗产,就需要明确皇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性质,把皇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正确处理皇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环境整治为核心,改善皇城中的居住、工作条件,促进皇城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的延续,从多个角度来制定和设计相关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北京皇城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如何能够在现有基础上予以深入、深化,更为全面的认识皇城,细化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同时以世界的眼光从不同角度认知皇城的价值与历史地位,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切实的提出较为稳妥、相对深化的保护和开发对策,从而更为准确的将皇城的魅力提炼、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功能属性,体现其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