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研究基地承担的海淀区“十二五”规划课题通过验收
最近,海淀区发改委组织了由五位知名专家和海淀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评审组,对我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秘书长冯刚副研究员主持的海淀区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研究”进行了评审。评审组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中关于海淀区城市管理问题的分析符合海淀区的实际,对课题组提出的相关规划思路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课题通过验收。
课题组认为当前海淀区城市管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海淀区作为北京城市拓展区,承担着北京外来人口管理的繁重任务,但在资金、编制、人员配备等管理资源配置上没有实现全市统筹,带来城市管理任务与管理资源的突出矛盾。二是海淀区城乡结合部作为海淀区生态维护区和中关村核心区的承载地,承担着海淀区宜居城市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功能。但城乡结合部面临的土地、产业、就业三交叉管理体制、城市化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城乡结合部建设与发展,影响到海淀的区位功能实现。
对于海淀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课题组认为一是建立人口增长相适应的服务管理资源配置机制,应对城市管理任务与管理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二是实现政府城管到公众城管的管理模式转型,整合社会资源,增加提高城市管理的有效性;三是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社会化和数字化改革,增加城市管理的公益性,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四是完善区级层面的委员会制的城市统筹管理体制的制度、权限和管理流程,提高区级城市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五是以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统领,加大城乡结合部体制改革、政策调整、制度创新的力度,为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六是实施区域低端产业转移、区域人口调控管理等制度,减轻区域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等。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具体提出了与海淀区确立的“四大功能区”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分类管理建议。在“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配套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市政、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自然生态系统、现代城市功能与高端产业发展相融合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在“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整顿环境秩序,完善城市景观标识,美化城市环境;在“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围绕建设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高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治理和维护的力度,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完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建设城市生态屏障;在“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以世界城市管理为标准,全面提升环境建设水平,以功能区建设来推进“四个服务”的落实,全面提升为驻区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和部队服务的水平。
该课题研究成果还将在海淀区人大和政协会上接受质询,最终为海淀区“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