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北京社科院邓丽姝副研究员在《经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经济日报》2020年9月23日第11版发表我院副研究员邓丽姝执笔的理论文章《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三个着力点》。文章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目前仍存在企业主体地位不强、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这是2020年我院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名义在“三报一刊”发表的第15篇理论文章。

  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为依据,以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以科技创新持续催生新发展动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点为核心,认为:

  1. 打造强大的企业创新主体

  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企业集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一是加强企业主导的创新组织建设。支持企业主导建立基础前沿研究机构,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推动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领军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

  二是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研发创新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制等。推进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加强联系交流,打通企业承接转化重大创新项目的通道,加快形成新产品和新业务增长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三是加强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支持大企业整合行业创新资源,主导建设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产业资源、应用场景和研发需求,开展专业孵化服务,推进合作研发。打造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等组成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高精尖企业集群。

  2. 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是优化创新服务组织体系。加快发展一批具有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全链条服务。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定制化的开放共享服务网络。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市场监管体系,探索适用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措施。

  3.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效衔接,进而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重视产学研结合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创新主体有效协同与融合互动,贯通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创新链,形成系统合力。

  一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原始创新。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基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技术突破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开展从项目发现、技术评估到孵化、投资的全过程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能力,着重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三是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创新联盟运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创制、成果转化,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提升协同创新效果。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统筹协调做好核心技术攻关、企业研发服务、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一体化融合创新。

  (智库建设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