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题 目 |
第一
作者 |
成果
形式 |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 |
发表/日期 |
历史所 |
礼制传统与明清京师文化(续一) |
李宝臣 |
论文 |
<博览群数>2006年第8期 |
2006-8-7 |
历史所 |
礼制传统与明清京师文化(续二) |
李宝臣 |
论文 |
<博览群书>2006年第9期 |
2006-9-7 |
历史所 |
礼制传统与明清京师文化(续三) |
李宝臣 |
论文 |
<博览群书>2006年第10期 |
2006-10-7 |
外国所 |
《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 |
包路芳 |
专著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6-6-30 |
外国所 |
阿加-布里亚特人的寻根活动:萨满教新的阐释 |
包路芳 |
论文 |
《世界民族》 |
2006-8-20 |
外国所 |
《论平安奥运建设》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调查研究 |
包路芳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6-30 |
外国所 |
《大瑶山七十年变迁》大瑶山瑶族社会的定量研究 |
包路芳 |
论文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6-10-1 |
哲学所 |
略论儒家的人文精神 |
王文元 |
论文 |
《南京社会科学》第10期 |
2006-10-30 |
科社所 |
社区治理中的主体间性 |
张洪武 |
研究报告 |
《理论导刊》第10期 |
2006-10-25 |
科社所 |
政府治道变革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
张洪武 |
论文 |
《党政干部学刊》第6期 |
2006-6-16 |
科社所 |
公、私合作是达致社区善治的基础 |
张洪武 |
研究报告 |
《探索》第5期 |
2006-10-15 |
外国所 |
俄罗斯的老年社会保障 |
邱莉莉 |
论文 |
《中国老龄》第10期 |
2006-10-2 |
科社所 |
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与城市基层党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创新 |
刘冀瑗 |
论文 |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第9期 |
2006-9-15 |
科社所 |
一个关于社区治理的新思考 |
张洪武 |
论文 |
《理论研究》第3期 |
2006-6-25 |
经济所 |
《2008:首都文化与文明》之五、奥运会对都市文化产业的影响-北京与洛桑的比较 |
任丁秋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12-31 |
哲学所 |
关注青少年成长与构建和谐社会 |
刘东 |
论文 |
《新视野》增刊 |
2006-6-10 |
哲学所 |
"日本居民生活离不开""中间人""" |
王文元 |
论文 |
《社区》第10期下 |
2006-10-1 |
哲学所 |
海外华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 |
刘东 |
论文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
2006-2-10 |
哲学所 |
保持先进性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刘东 |
论文 |
人民日报(理论与实践) |
2006-5-4 |
哲学所 |
"日本东京的""母系社区""" |
王文元 |
论文 |
《社区》第10期下 |
2006-11-10 |
历史所 |
近代北京教育事业与市民文化程度 |
袁熹 |
论文 |
《北京档案史料》3期 |
2006-10-1 |
研究所 |
怎样才能安居—由深圳桃源居社区安全防范运作机制引发的思考 |
袁振龙 |
论文 |
《中国保安》第13期 |
2006-7-5 |
社会学所 |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
王煜 |
编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8-1 |
其他 |
《论平安奥运建设》 |
刘牧雨 |
编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6-1 |
文学所 |
《台资画廊在北京》 |
刘瑾 |
论文 |
《中国文化报》 |
2006-11-2 |
外国所 |
“绝对让你吃惊的日本公厕” |
张暄 |
论文 |
《青年参考》 |
2006-11-15 |
经济所 |
社会科学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
陈文 |
研究报告 |
《中国科技信息》第19期 |
2006-10-1 |
管理所 |
《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技术创新理论 |
毕娟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1 |
经济所 |
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
邓丽姝 |
论文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2006-11-18 |
社会学所 |
在北京高校的外国留学生适应因素研究 |
朱敏 |
研究报告 |
《青年研究》第4期 |
2006-12-10 |
历史所 |
浅议北京东胡林遗址的新发现 |
于德源 |
论文 |
《农业考古》第4期 |
2006-11-20 |
哲学所 |
日本的公寓管理人 |
王文元 |
研究报告 |
<社区>第11期 |
2006-11-20 |
哲学所 |
关注信息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刘东 |
论文 |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10 |
2006-10-25 |
文学所 |
台资如何成为北京古玩市场生力军 |
刘瑾 |
论文 |
中国艺术报 |
2006-11-3 |
科社所 |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
李贺林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5期 |
2006-10-15 |
管理所 |
《创新北京》海淀去科技创新资源图谱 |
施昌奎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1 |
哲学所 |
论人文观念的近代科学基础 |
程倩春 |
论文 |
《学术交流》第11期 |
2006-11-5 |
首都综治所 |
多元合作,共享社区安全—桃源居社区安防机制研究报告 |
袁振龙 |
研究报告 |
《社区》增刊 |
2006-8-25 |
历史所 |
《历史地理学丛稿》评介 |
于德源 |
其他 |
《北京社会科学》2006.6 |
2006-11-22 |
经济所 |
资本市场的结构比较与选择 |
凌宁 |
论文 |
《金融经济》第11期 |
2006-11-15 |
外国所 |
关于完善城市贫困人口再就业促进机制的思考 |
邱莉莉 |
论文 |
北京日报 |
2006-10-26 |
文学所 |
做大体育创意产业 |
金汕 |
论文 |
《体育博览》增刊 |
2006-11-23 |
经济所 |
《三大都市密集区》京津唐都市密集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生态环境保护 |
刘薇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1 |
历史所 |
《北京历史文化区保护研究》东城区历史上的宗室王公府第概述 |
李宝臣 |
论文 |
燕山出版社 |
2006-6-8 |
经济所 |
瑞士在华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 |
任丁秋 |
论文 |
《投资北京》2006年第11期 |
2006-11-4 |
科社所 |
世界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命运的求解 |
张登文 |
论文 |
《贵州大学学报》第5期 |
2006-3-5 |
综治所 |
用廉政文化涵养清风正气 |
殷星辰 |
论文 |
解放军报 |
2006-11-23 |
社科编 |
论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
齐大芝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 |
2006-6-15 |
经济所 |
《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京津唐都市密集区区域合作第十八章 |
魏书华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30 |
文学所 |
没有没内容的形式_林兆华90年代的戏剧实践 |
高音 |
论文 |
《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 |
2006-11-15 |
历史所 |
读《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有感 |
邓亦兵 |
其他 |
《北京社会科学》第1期 |
2006-11-26 |
历史所 |
清代前期的中央关与地方关 |
邓亦兵 |
论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期 |
2006-12-20 |
社会学所 |
《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2006年》北京高校的外国留学生适应因素研究 |
朱敏 |
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6 |
历史所 |
礼制传统与明清京师文化(续四) |
李宝臣 |
论文 |
<博览群书>2006年第11期 |
2006-11-7 |
经济所 |
《论平安奥运建设》老山自行车馆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
魏 巍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6-1 |
历史所 |
制度与政策影响下的北京南苑环境变迁 |
孙冬虎 |
论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10-30 |
历史所 |
宣南会馆话沧桑 |
孙冬虎 |
论文 |
《前线》第10期 |
2006-10-5 |
城市所 |
外商直接投资与北京经济增长 |
肖亦卓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5期 |
2006-10-15 |
历史所 |
《和合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汉代儒学伦理思想及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
张雅晶 |
论文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9-1 |
经济所 |
《三大都市密集区v》京津唐都市密集区区域合作(专著—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第十八章 |
陈孟平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30 |
哲学所 |
在心物交融中体验天籁之音 |
那薇 |
论文 |
《上海道教》2006年3期 |
2006-9-15 |
社科编 |
寻找莫理循故居 |
窦坤 |
论文 |
《历史档案》第3期 |
2006-8-15 |
社科编 |
清末民初独特的史料矿藏--莫理循文件 |
窦坤 |
论文 |
《文史知识》第11期 |
2006-11-1 |
社科编 |
莫理循与革命党人 |
窦坤 |
论文 |
中华读书报 |
2006-5-10 |
社科编 |
中国人对德国亨利亲王来访的态度 |
窦坤 |
论文 |
湘声报 |
2006-6-30 |
管理所 |
《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
张耘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1 |
管理所 |
《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 |
张耘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1 |
社会学所 |
消费‘娱乐与社会参与 |
李伟东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11期 |
2006-11-29 |
社会学所 |
北京市外来工权利保障调查 |
李伟东 |
论文 |
《新视野》第1期 |
2006-11-29 |
综治所 |
《走进生活中的哲学》 |
袁振龙 |
编著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2006-10-31 |
哲学所 |
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 |
刘东 |
论文 |
<北京党史>2006第6期 |
2006-11-5 |
历史所 |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名人故居与北京古都风貌 |
刘仲华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6-1 |
历史所 |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东城区名人故居分布及其特征 |
刘仲华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6-1 |
城市所 |
行政分权体制下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创新的制度分析 |
黄士正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7期 |
2006-7-27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北京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及奥运会认知研究 |
温波能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5 |
外国所 |
票贩子有话说 |
涂骏 |
论文 |
《纪实》第2期 |
2006-2-1 |
外国所 |
《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2006》“火车票贩子”群体调查 |
涂骏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 |
哲学所 |
《宋史研究论丛》宋太宗与佛教 |
彭琦 |
论文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2006-5-1 |
城市所 |
外国家庭汽车化与大城市交通 |
崔文 |
论文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2006-11-29 |
管理所 |
政府在出租车市场的管制缘何失效 |
庞世辉 |
论文 |
《中国改革》第12期 |
2006-12-6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年北京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 |
唐勇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29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十五期间北京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分析 |
唐勇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29 |
经济所 |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
唐勇 |
论文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2006-11-29 |
科社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
邱守娟 |
论文 |
红旗出版社 |
2006-6-1 |
科社所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历史唯物论与决定论 |
邱守娟 |
论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6-5-1 |
科研处 |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北京市外来女工权益保障现状调查 |
朱庆华 |
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 |
科研处 |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北京市单亲母亲困难家庭现状调查 |
朱庆华 |
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 |
哲学所 |
西方古典人文精神的两个基本问题 |
杜丽燕 |
论文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第1期 |
2006-1-1 |
历史所 |
近代新式体育的确立与社会风气的转变 |
袁熹 |
论文 |
《北京日报》理论版 |
2006-1-23 |
科社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
邱守娟 |
论文 |
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第1期 |
2006-1-25 |
外国所 |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研究 |
房莉杰 |
论文 |
《中国卫生经济》 |
2006-1-1 |
文学所 |
实现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强势化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日报》 |
2006-2-21 |
文学所 |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解读(及相关链接) |
沈望舒 |
论文 |
《中国青年报》 |
2006-1-22 |
哲学所 |
一种基于福音的人道主义 |
杜丽燕 |
论文 |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册 |
2006-1-30 |
其他 |
北京西站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唐鑫 |
研究报告 |
院要报“看一眼”第二期 |
2006-1-18 |
文学所 |
“上访村”调查报告 |
金汕 |
研究报告 |
院要报“看一眼”第二期 |
2006-1-18 |
社会学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城市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 |
雷弢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5 |
社会学所 |
拆迁项目为何屡屡受阻 |
雷弢 |
论文 |
中国经济时报 |
2006-2-21 |
社会学所 |
城市拆迁: 请政府和法院各自归位 |
雷弢 |
论文 |
《中国改革》第1期 |
2006-1-1 |
哲学所 |
海德格尔的恩惠之树和庄子的吾有大树 |
那薇 |
论文 |
《中州学刊》第1期 |
2006-1-10 |
历史所 |
广东洪兵围攻广州军事舆图初考--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两广洪兵起事舆图考释之一 |
郑永华 |
论文 |
《清史研究》第1期 |
2006-2-15 |
经济所 |
雅典奥运经济知多少 |
年炜 |
论文 |
《绿色中国杂志》第1期 |
2006-1-15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北京市体育竞赛市场现状研究 |
年炜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5 |
经济所 |
《2005-2006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
魏书华 |
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3-26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北京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及奥运会认知研究 |
年炜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5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2005年北京市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及增长方式分析 |
温晓红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20 |
经济所 |
《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京津冀城市圈中的京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比较研究 |
温晓红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3-10 |
经济所 |
中国35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 |
赵弘 |
论文 |
《中国CBD》 |
2006-1-22 |
经济所 |
《2005北京奥运经济报告》--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竞技体育市场的影响 |
年炜 |
论文 |
北京出版社 |
2006-5-31 |
满学所 |
我这一辈子 |
金启平 |
其他 |
《满族研究》第1期 |
2006-1-1 |
哲学所 |
《人道绎宗》 |
王文元 |
专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1-31 |
经济所 |
北京市物业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
丁军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1期 |
2006-1-27 |
文学所 |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与发展要务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观察》第3期 |
2006-3-1 |
历史所 |
亦庄史话 |
吴文涛 |
论文 |
《前线》第3期 |
2006-3-5 |
管理所 |
《非上市高技术企业产权交易与价值评估》 |
张耘 |
专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 |
社会学所 |
《票贩子有话说》 |
张西 |
研究报告 |
《中国作家》第2期 |
2006-2-28 |
文学所 |
"网游暴力的""杀伤力""" |
刘瑾 |
论文 |
中国艺术报 |
2006-2-17 |
科研处 |
《平等、和谐、发展——继续’95 共谋发展妇女论坛论文集》——村治过程中女性身影的缺失 |
朱庆华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6-1-1 |
哲学所 |
智者的教化和希腊哲学的转向 |
杜丽燕 |
论文 |
《求是学刊》第2期 |
2006-3-15 |
其他 |
《2008与首都文化发展》 |
袁懋拴 主编 |
编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 |
社会学所 |
北京票贩子大揭秘 |
张西 |
研究报告 |
《北京纪事》第2期 |
2006-2-1 |
科社所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
邱守娟 |
论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6-5-1 |
科社所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关于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
邱守娟 |
论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6-5-1 |
城市所 |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领域变化的影响 |
叶立梅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2期 |
2006-3-15 |
城市所 |
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发展 |
叶立梅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3期 |
2006-5-27 |
城市所 |
我们要尽快熟悉“公众城管”的理念 |
叶立梅 |
其他 |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
2006-3-27 |
经济所 |
层林尽染 唯我独芳-- |
温波能 |
论文 |
《亚洲论坛》第1期 |
2006-2-1 |
社会学所 |
农民工眼中的城市规则 |
李伟东 |
论文 |
《中国改革》2006年第5期 |
2006-5-1 |
社会学所 |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大力发展民间组织,营造公民社会 |
李伟东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8-1 |
哲学所 |
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 |
梁劲泰 |
论文 |
《西安日报》理论版 |
2006-11-29 |
哲学所 |
《2006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诠释庄子的相对主义 |
那薇 |
论文 |
台湾高雄昶景文化出版社 |
2006-8-1 |
哲学所 |
重塑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
彭琦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6期 |
2006-12-13 |
经济所 |
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2006年)依托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北京私营经济 |
姚腾霄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3-9 |
经济所 |
产业调整过程中的北京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姚腾霄 |
论文 |
《现代企业教育》第11期 |
2006-11-8 |
外国所 |
当前贫困人口再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完善措施——对北京市贫困人口再就业情况的调研 |
邱莉莉 |
研究报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6期 |
2006-12-11 |
社科编 |
北平沦陷时期混合面探原 |
齐大芝 |
论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
2006-9-25 |
哲学所 |
希波克拉底精神与希腊人文医学理念 |
杜丽燕 |
论文 |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第6期 |
2006-12-15 |
管理所 |
《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
毕娟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1 |
经济所 |
《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京津关系与协调发展 |
邓丽姝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1-1 |
管理所 |
人文奥运需要环境塑和配套产品开发 |
门玉峰 |
论文 |
中国商报 |
2006-10-27 |
外国所 |
关于农民工的对策思考 |
赵苏阳 |
论文 |
《中州学刊》第6期 |
2006-11-10 |
文学所 |
现代性进程中的北京视觉文化形象 |
李建盛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2期 |
2006-4-15 |
哲学所 |
守望灵魂-毕达哥拉斯的新生活之路 |
杜丽燕 |
论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06-11-1 |
哲学所 |
《中外人文精神——人与人性》启蒙 运动的人文精神 |
程倩春 |
论文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12-1 |
文学所 |
2008与首都文化发展〉奥运全球化与全球化奥运中的北京文化 |
李建盛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27 |
文学所 |
《2008与首都文化发展》城市雕塑艺术建设与2008北京奥运会 |
李建盛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2-6 |
外国所 |
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认识上是否存在误区 |
房莉杰 |
论文 |
中国劳动保障报 |
2006-8-17 |
社会学所 |
《万物简史》 |
许金声 |
译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9-1 |
文学所 |
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 |
张泉 |
译著 |
新星出版社 |
2006-8-1 |
哲学所 |
尊孔与释孔的悖论 |
王文元 |
论文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11期 |
2006-12-8 |
社会学所 |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北京社会治安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
朱敏 |
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8-1 |
社会学所 |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指标的研究 |
朱敏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8-1 |
社会学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火车票贩子”群体调查获 |
张西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30 |
科社所 |
苏东剧变后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
张登文 |
论文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第6期》 |
2006-11-1 |
满学所 |
八旗满汉称谓解读 |
赵志强 |
论文 |
《满语研究》第1期 |
2006-6-30 |
科研处 |
解读社区休闲 |
赖勤 |
论文 |
《社区》第11期下 |
2006-11-15 |
图书馆 |
了解读者需求 提高服务水平——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读者调查问卷分析 |
何东红 |
论文 |
《情报资料工作》第6期 |
2006-11-25 |
哲学所 |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王文元 |
论文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10期 |
2006-12-19 |
科社所 |
注意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 |
左宪民 |
论文 |
《中国共产党》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
2006-9-1 |
外国所 |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
张暄 |
论文 |
《电影评介》第23期 |
2006-12-20 |
社会学所 |
让铁路春运和谐起来--浅论票贩子治理对策 |
张西 |
论文 |
《紫光阁》第12期 |
2006-12-1 |
哲学所 |
科学与人道主义 |
王文元 |
论文 |
《天中学刊》第6期 |
2006-12-20 |
城市所 |
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的再思考 |
冯晓英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6期 |
2006-12-15 |
城市所 |
《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文辑(第二辑)》流动人口管理应从行政管理走向合作治理 |
冯晓英 |
论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6-11-1 |
哲学所 |
或此或彼:生活之路 |
杜丽燕 |
论文 |
《云南大学学报》第6期 |
2006-12-21 |
计财处 |
《创业力》 |
王燕梅 |
编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1-15 |
综治所 |
廉政文化建设挑战不小 |
殷星辰 |
论文 |
瞭望新闻周刊第51期 |
2006-12-18 |
外国所 |
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研究综述 |
房莉杰 |
论文 |
《甘肃理论学刊》第5期 |
2006-9-20 |
外国所 |
医疗救助:构筑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安全网 |
房莉杰 |
论文 |
《社会福利》第9期 |
2006-9-5 |
外国所 |
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建议 |
房莉杰 |
论文 |
《中国卫生经济》第12期 |
2006-12-5 |
历史所 |
〈人文学术研究〉嘉道时期的灾荒与农业开发 |
张艳丽 |
论文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6-10-5 |
社会学所 |
《救助站在困境中蹒跚前行》 |
岳勇 |
论文 |
《北京纪事》第10期 |
2006-10-1 |
其他 |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促进首都文化和谐发展 |
袁懋栓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1期 |
2006-2-15 |
科社所 |
孜孜以求:对南非共产党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
张登文 |
论文 |
《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第8期 |
2006-8-15 |
科社所 |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初探 |
张登文 |
论文 |
求实(全国中文核心) |
2006-4-10 |
历史所 |
礼制传统与明清京师文化(续五) |
李宝臣 |
论文 |
<博览群书>2006年第12期 |
2006-12-7 |
院办 |
人文奥运研究之四《人文奥运与首都文明城市建设》 |
袁懋栓 |
编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12-2 |
院办 |
人文奥运研究之五《2008:首都文化与文明》 |
袁懋栓 |
编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12-1 |
社会学所 |
美国:小麻烦也有法律管辖 |
谢芳 |
论文 |
《书摘》第6期 |
2006-6-10 |
社会学所 |
美国的退休社区与“居家援助式”养老模式 |
谢芳 |
论文 |
中国人口报 |
2006-3-29 |
经济所 |
《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 |
赵弘 |
编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12-1 |
经济所 |
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
邓丽姝 |
论文 |
《经济管理》第23期 |
2006-12-5 |
综治所 |
“大力发展社办文化,壮大首都文化产业”《2008:首都文化与文明》 |
袁振龙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12-31 |
外国所 |
“桃太浪得传人——日本国民性探究” |
张暄 |
论文 |
《消费导刊》第12期 |
2006-12-15 |
社会学所 |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论北京市下岗失业人员与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与保障 |
马丹 |
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8-1 |
科社所 |
对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党员管理的思考 |
刘冀瑗 |
论文 |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
2006-12-15 |
社会学所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上)》:首都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对1991年与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的比较分析 |
雷弢 |
论文 |
同心出版社 |
2006-12-30 |
社会学所 |
论保安业的法律功能 |
岳勇 |
论文 |
《中国保安》第1期 |
2006-1-10 |
外国所 |
从村屯到城市—李景汉北京郊区调查80年回访 |
包路芳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6期 |
2006-12-15 |
经济所 |
技术产权交易模型与信用发生机理 |
丁军 |
论文 |
《中国科技投资》第12期 |
2006-12-16 |
经济所 |
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制度安排、利益关系及调整 |
陈孟平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12期 |
2006-12-1 |
文学所 |
昆虫记 (上、下册) |
王光 |
译著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06-11-1 |
文学所 |
实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大发展 |
沈望舒 |
论文 |
《前线》第3期 |
2006-3-10 |
文学所 |
《2006北京文化发展蓝皮书》文化繁荣与改革开放”、“以改革的视角思考社会公共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 |
沈望舒 |
论文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06-3-1 |
文学所 |
沈望舒述首都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奥运准备 |
沈望舒 |
专著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2006-3-1 |
文学所 |
《市场经济与文艺》文化繁荣与改革开放一一综述让文化拥抱消费贴近市场 |
沈望舒 |
论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5-1 |
文学所 |
《2005北京奥运经济报告》直面危机文化,做好奥运筹办的“文化准备”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出版社 |
2006-5-1 |
文学所 |
《2005北京奥运经济报告》悉尼奥运会启示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出版社 |
2006-5-1 |
文学所 |
文化规划的常见缺憾 |
沈望舒 |
论文 |
中国文化报 |
2006-8-11 |
文学所 |
文化项目为何批量倒下 |
沈望舒 |
论文 |
《瞭望新闻周刊》第40期 |
2006-10-2 |
文学所 |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一一走出去战略》从文化规划的内容缺憾谈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竟争力 |
沈望舒 |
论文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2006-9-1 |
文学所 |
塑造幸福感一一中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任务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观察》第11期 |
2006-11-1 |
文学所 |
幸福与人类的捉迷藏 |
沈望舒 |
论文 |
《瞭望新闻周刊》第47期 |
2006-11-20 |
文学所 |
《昆虫记》境界 法布尔理想 |
王光 |
论文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见《昆虫记》一书) |
2006-11-1 |
文学所 |
我们的城市:首善精神与人的现代化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日报理论版 |
2006-12-4 |
文学所 |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一年的五项行动建议 |
沈望舒 |
论文 |
《北京观察》第12期 |
2006-12-1 |
文学所 |
传播知识服务社会一一美国公共文化体系中的史密森学会 |
沈望舒 |
论文 |
中国文化报 |
2006-12-19 |
历史所 |
《略论道家〈文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用兵思想及其进步性》 |
赵雅丽 |
论文 |
《军事历史研究》(季刊,2006,4) |
2006-12-30 |
历史所 |
隋朝幽州军事防御的演变 |
许辉 |
论文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
2006-9-1 |
外国所 |
北京市农民工文化素质现状与职业教育研究 |
赵苏阳 |
研究报告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 |
2006-12-6 |
社会学所 |
旅游诚信的囚徒困境 |
高勇 |
论文 |
《中国社会导刊》第5期 |
2006-5-11 |
经济所 |
资本市场的结构比较与选择 |
凌宁 |
论文 |
《金融经济》 |
2006-11-1 |
文学所 |
必须加大“绿色奥运”的执法力度 |
金汕 |
研究报告 |
院《看一眼》第15期 |
2006-12-6 |
文学所 |
健全法制方可化解北京“绿色危机” |
金汕 |
论文 |
《新京报》社论版 |
2006-12-24 |
社会学所 |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女性教育与妇女社会地位—质与量的考察 |
高勇 |
论文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2006-12-1 |
哲学所 |
《哲学与文化新论》寻找哲学的新起点 |
杜丽燕 |
论文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06-12-29 |
城编 |
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考察 |
辛章平 |
论文 |
《兰州学刊》2006年第10期 |
2006-10-5 |
城编 |
我国土地集中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辛章平 |
论文 |
《广西社会科学》第11期 |
2006-11-6 |
城编 |
国外空间社会理论的互动与论争——社区空间理论的流变 |
李小敏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9期 |
2006-12-27 |
城编 |
社区重构中的空间表征实践 |
李小敏 |
论文 |
《城市问题》2006年增刊 |
2006-12-28 |
城编 |
航向异托邦——空间、他者与展示 |
李小敏 |
论文 |
《城市问题》2006年增刊 |
2006-12-28 |
城编 |
京华古建及其建筑意 |
刘嫒君 |
论文 |
《城市问题》2006年增刊 |
2006-12-28 |
城编 |
北京城的前世与今生——京派、京味文学的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
刘嫒君 |
论文 |
《城市问题》2006年增刊 |
2006-12-28 |
文学所 |
张深切移居北京的背景及其“文化救国”实践 |
张泉 |
论文 |
人复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第10期 |
2006-10-6 |
管理所 |
《2007北京行业分析报告蓝皮书》北京水资源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李志斌 |
论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6-12-25 |
历史所 |
清末民国国家体制的转型与北京寺庙历史变迁 |
何岩巍 |
论文 |
《北京文博》第1期 |
2006-3-1 |
历史所 |
近代早期来华法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风貌 |
何岩巍 |
论文 |
《文史知识》第9期 |
2006-9-1 |
综治所 |
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评估与和谐社会建设 |
袁振龙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增刊 |
2006-12-8 |
城市所 |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
袁蕾 |
论文 |
《社会科学研究》中文版 |
2006-12-8 |
经济所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
赵弘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6期 |
2006-12-9 |
科社所 |
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
张登文 |
论文 |
《上海党史与党建》第12期 |
2006-12-6 |
综治所 |
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 |
殷星辰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增刊 |
2006-12-31 |
满学所 |
《帝京景物略》及其作者考 |
王灿炽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第4期 |
2006-4-6 |
院办 |
北京城市职能发展演变研究 |
戚本超 |
论文 |
《城市问题》第7期 |
2006-7-7 |
管理所 |
提升首都技术和组织创新能力思路 |
施昌奎 |
论文 |
《中国科技投资》第12月号 |
2006-12-5 |
哲学所 |
中外人文精神视野--人与人性 |
哲学所 |
专著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12-30 |
哲学所 |
《中外人文精神视野--人与人性》:道家素朴恬淡、无知无欲的人性 |
那薇 |
论文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12-30 |
文学所 |
文化产业链决定文化生产力 |
沈望舒 |
论文 |
郑州日报 |
2006-7-30 |
综治所 |
《中外人文精神视野:人与人性》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形成、内容及当代发展” |
袁振龙 |
论文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12-31 |
历史所 |
清代北京会馆管理试探 |
郑永华 |
论文 |
《北京档案史料》2006年第4辑 |
2006-12-20 |
历史所 |
雷学淇及其《竹书纪年》研究 |
刘仲华 |
论文 |
《唐都学刊》第6期 |
2006-12-15 |
哲学所 |
《中外人文精神视野:人与人性》苏格拉底的人道主义:哲学就是发现arete |
杜丽燕 |
论文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12-13 |
历史所 |
《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代档案中的北京会馆史料及其价值 |
郑永华 |
论文 |
紫禁城出版社 |
2006-11-1 |
社会学所 |
《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障碍及制度建设 |
冮树革 |
论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8-16 |
哲学所 |
〈中外人文精神视野--人与人性〉可持续发展与人文精神 |
刘东 |
论文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12-30 |
文学所 |
《规划办成果选编》大力加强首都社区文化建设 |
孟固 |
论文 |
同心出版社 |
2006-12-8 |
历史所 |
《2008:首都文化与文明》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的保护及开发 |
章永俊 |
论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6-12-30 |
历史所 |
《人文奥运研究之五——2008:首都文化与文明》首都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发展 |
许辉 |
论文 |
北京燕京出版社 |
2006-12-1 |
经济所 |
《2006年: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 |
景体华 |
编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2-10 |
院办 |
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
袁懋栓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增刊 |
2006-12-8 |
院办 |
以人为本于构建和谐社会 |
刘牧雨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增刊 |
2006-2-10 |
科社所 |
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
于燕燕 |
论文 |
《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增刊 |
2006-3-15 |
满学所 |
从《蒙古托特汇集》看满文切音 |
晓春 |
论文 |
《卫拉特研究》第4期 |
200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