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博士后肖翔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7批面上资助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5年度)》,经专家评审,6月25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7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公示。其中,我院在站博士后肖翔尹助理研究员申报项目通过评审,资助金额为5万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资助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促使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完成创新研究,并迅速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复合型、战略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是国家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其中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 8 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为 5 万元。
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10年8月批准设立以来,共招收博士后66人,目前在站博士后9人,累计获各级博士后基金资助44人次。仅今年上半年,我院博士后就有6人次获得各级博士后基金资助,其中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1人,北京市博士后基金资助4人,朝阳区博士后基金资助1人,年度获得资助人次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以来最高。
获资助博士后简介:
肖翔尹,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工作站合作导师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包路芳研究员,流动站合作导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社会学、社会治理等,在《人口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A类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
此次申报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业态青年心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青年新业态劳动者的心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旨在将新业态青年的心态特征纳入对平台治理、社会保障及就业政策的分析框架之中,深化对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心理状态的研究,为理解新时代劳动模式变革对个体心理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提供一个微观观察窗口,丰富新就业形态研究的理论维度。
-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