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皮书 > 集刊

《北京史学》2023年秋季刊(总第18辑)简介

《北京史学》2023年秋季刊(总第18辑)于20244月出版,字数为28.3万字,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李诚主编。本辑共收录13篇文章,分为五个子目。

“京畿治理”以京畿地区的环境与社会治理研究文章为主,孙冬虎的《京津冀史上林田水利之争略例》对京津冀地区历史上的重要环境事件进行了分析,将环境事件与社会问题进行了整合研究。袁钰莹《清代直隶南、北运河治理经费变动及其原因》对清代南、北运河治理经费开展了时段与地域比较,认为北运河治理经费始终高于南运河与国家政治局势与河流功能定位有关。刘仲华《清政府对北京城流动人口的管理策略》一文提出清代对京城流动人口的管理始终更关注对统治秩序和都城社会稳定的维护。

近年来,海外收藏的中文古旧地图研究蔚然成风,“舆图追踪”收录了两篇文章。李诚的《美藏〈京城各国暂分界址全图〉的图幅来源于展示时段》研究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期,一幅清末北京城市地图的绘制内容与反映时段。刘传飞《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山东县级舆图的初步研究》通过分析舆图结构,考察这批舆图的测绘背景及政治经济内涵。

近现代是北京城市剧烈变革的时期,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城市变迁”囊括了四篇最新研究成果。孙昉《论民国北京环城铁路的建设及运行》利用翔实的档案对北京环城铁路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环城铁路是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行的有益尝试。李鹏鹏的《民国时期北京城市旅游演进与典型事例(1912-1936)》将民国北京城市旅游分为革新、勃兴和转型三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史与旅游文化史研究。陈育红、梁婉婷《20世纪30年代北平简易小学研究》探讨了北平简易小学的学级编制与课程设置,肯定了其创建与发展的积极意义。何思源对中共对北京的接管与改造研究进行了回顾,认为“新革命史”的研究范式及进行多层面城市比较研究等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研究进一步深入。

北京地区的早起文化起源一直是考古学与先秦史研究的重点论题,在“史迹考辨”栏目中,陈光鑫《周初燕国殷遗民考》提出早起燕国是周人和殷商遗民共同建设起来的,这也能为召公身世之谜的解开提供有力证据。王超《燕侯旨卣“姑妹”考》考证后认为燕侯旨的姑、妹属姑侄关系,澄清了错误认知。本栏目还收录了朱学斌、张冶的《北京明代寺观碑志题记校札四则》,该文考订了相关著录四通碑刻释文的讹误,并对碑刻中的异体字展开了探讨。

本辑的最后一个栏目“学界忆往”收录了韩光辉的《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70年发展历程》一文。作者深情回顾了侯仁之先生创建历史地理学专业的艰辛历程,并附上多封重要信件,最后对专业建设方向进行了反思。


京畿治理

京津冀史上林田水利之争略例…………………………………………孙冬虎

清代直隶南、北运河治理经费变动及其原因…………………………袁钰莹

清政府对北京城流动人口的管理策略…………………………………刘仲华

 

舆图追踪

美藏《京城各国暂分界址全图》的图幅来源与展示时段………………李诚

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山东县级舆图的初步研究………刘传飞

 

城市变迁

论民国北京环城铁路的建设及运行………………………………………孙昉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旅游演进与典型事例(1912-1936)…………………李鹏鹏

20世纪30年代北平简易小学研究……………………………陈育红、梁婉婷

中共对北京的接管与改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何思源

 

史迹考辨

周初燕国殷遗民考………………………………………………………陈光鑫

燕侯旨卣“姑妹”考………………………………………………………王超

北京明代寺观碑志题记校札四则………………………………朱学斌、张冶

 

学界忆往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70年发展历程………………………………韩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