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4~2015)》
摘要
本报告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并在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大学的学者参与下,集体撰写而成。
本报告共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社会建设篇”“社会治理篇”“城市问题篇”五个部分。
在社会建设领域,北京市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大部分指标都得到落实;社会治理创新也不断提出新举措,其中社区治理成为重中之重,对大城市病的治理也提上政府工作日程,清洁空气计划渐次落实,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也初见成效。本报告在总结近年来社会建设的成绩基础上,分析未来几年社会建设和治理领域面对的相关议题,并尝试提出社会建设和治理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既总结十二五以来的治理成就,也展望十三五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治理任务。
2014年北京市劳动关系总体稳定:新增就业、职工工资平稳增长,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安全生产事故在控制指标以内,劳动争议总量略有下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
北京市人口压力依然很大。有效疏解北京城市人口,一是宏观战略谋划;二是中观域内策划;三是顶层设计要强化依法治理人口、大人口地理数据和促进人口流出“三大理念”;四是要有若干实施思路。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研究显示,北京市社区居民自治已经形成自己的经验,但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要加强居民自治,需要从转变认识、完善法律规章、理顺政府部门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加强居委会与其它社区组织的合作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对城乡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需要在对把握社区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对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北京有大量的流动人口,从来源地上看,既有来自国内各地,也来自国外。朝阳区针对外籍人服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外籍人居民化管理的经验,实现了从“部门分治”到“属地共治”的机制转变,从“单线管理”到“复线管理”的手段转变,以及从“外籍人员”到“外籍居民”的观念转变。从移民管理经验上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北京市城市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正处于城市病高发的历史关口。从社会治理转轨和文明转型的角度来看,对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进行治理,焦点在于两个维度:一个是政府治理,另一个维度是民众行为。
目 录
BⅠ总报告
B1民生领域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合作、参与和公平是未来治理目标 李伟东2
一、十二五以来社会建设的主要成绩 2
二、 “社会新常态”:十三五时期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面对的社会发展形势 4
三、十三五时期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思路 6
BⅡ社会结构篇
B2 疏解北京城市人口的战略、策略、思路与对策思考 尹志刚12
B3 北京青年择偶观和需求调查 佟新 马丹19
B4 2014年北京市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北京市总工会工运史和劳动保护研究室
26
B4北京流动人口二代调研报告(中小学生部分)卢晖临 郭文杰34
B6非京籍妇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常红岩44
B7首都高校学生性别平等意识情况调查报告陈玲50
BⅢ社会建设篇
B8现阶段北京居民收入问题研究 李洋56
B9北京市的创业促进与创业发展新趋势分析汪琳岚 62
B10北京市养老保障建设现状与反思 李金娟67
B11从民生视角看北京公立医疗体系改革 刘阳73
B12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 胡玉萍81
B13社会治理与北京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李晓壮86
B14在京草根青年社会组织核心骨干成员调研报告 李国武 孙力强91
BⅣ社会治理篇
B15北京城市社区居民自治问题调研报告 张坚97
B16福利流失与关系损耗:首都公租房配建社区的社会生态 晋军侯瑞 黄璜 王梦莹105
B17北京市商品房小区社会治理问题调查研究马丹 李洋113
B18单位制住宅的空间形态、单位作用与治理机制汪琳岚 李金娟118
B19北京市老旧平房街区改造与更新的调查研究* 李阿琳 包路芳125
B20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曹婷婷133
BⅤ城市问题篇
B21香港移民政策的变迁与启示 冯晓英 139
B22首都“外籍人居民化管理”模式初探 晋军147
B23北京住房需求调研报告廖扬丽153
B24新时期北京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问题研究潘建雷 王晓娜160
B25北京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左京生165
B26城市病:城市治理与文明转型 李伟东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