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2018年第7期目录
本刊特稿
中国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 阚大学 吕连菊(4)
〔摘 要〕 运用空间纠正Sys-GMM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速度和质量、水资源利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导致水资源利用量增加,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而城镇化质量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但降低作用和提升作用均较小;分城市类型看,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量,其中地级市的正面影响最大,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的负面影响最小;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未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地区城市类型看,三大地区三类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速度、质量对水资源利用量与利用效
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城镇化质量;水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F299.21;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04-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1
城市科学
中国地级市绿色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
……… 邹荟霞 任建兰 刘 凯(13)
〔摘 要〕 基于绿色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我国291个地级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定量分析了其时空格局的演变状况,并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地级市的绿色城镇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增长较快;经济较落后地区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呈现负增长的状态;从冷热点结来看,沿海到内陆整体为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分布状态。
〔关键词〕 中国;绿色城镇化;地级以上城市;时空格局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13-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2
国外社区的学生化与去学生化
……… 侍 非 尹立杰 唐天意 蒋志杰(21)
〔摘 要〕 通过阐释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的定义及关系,梳理了国外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的演进过程、影响及对此采取的相应城市政策,论述了国外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研究面临的挑战,重构了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的定义,介绍了国外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阐释了国外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与城市政策制定的可资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学生化与去学生化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以为我国制定、实施相关城市与社区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社区;学生化;去学生化;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21-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3
城市建设与发展
德国旅游小镇的发展举措对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的启示
…………… 候成哲(28)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备受热捧,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旅游小镇要实现内外(原住民和游客)和谐共生,才能持续发展。通过对德国特色小城镇的公共管控、文化传承、公共空间多元化利用等方面具体举措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中国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需以保障原住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同时应加强公共政策与规划的管控,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更新及提炼利用,加强精细化的管理,并引入错时错位多元化利用等策略。
〔关键词〕 和谐共生;旅游特色小镇;德国;中国
〔中图分类号〕 F291;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28-05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4
城市住区“最后一公里”的设施及环境优化策略
——以银川市两住区为例 …… 王晓燕等(33)
〔摘 要〕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住区逐渐向城市边缘区偏移,“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束缚住区居民出行的瓶颈问题。以银川市为例,基于“时间知觉”视角,对住区“最后一公里”范围内的设施建设现状及周边环境状况、居民活动规律及活动心理进行了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居民的心理时间感知对“最后一公里”距离认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最后一公里”范围内设施及环境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城市住区;最后一公里;时间知觉;优化策略;银川市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33-05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5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电能消费强度的影响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 李顺毅(38)
〔摘 要〕 基于我国2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以2012年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对电能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低碳城市试点的开展降低了电能消费强度;随着试点时间的推移,试点城市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日益显著;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来说,低碳城市试点对非省会城市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更为突出,而对省会城市的效应则相对较弱;对高耗电城市,低碳城市试点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比低耗电城市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同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要长期规划、持之以恒,注重对非省会城市和高耗
能城市的政策引导与激励。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电能消费强度;合成控制法;评估
〔中图分类号〕 F426.61;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38-10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6
经济与社会
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
——以长江经济带 108个城市为例 …… 张治栋 秦淑悦(48)
〔摘 要〕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通过Matlab2016测算了各城市的绿色效率值,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显示:就长江经济
带整体而言,城市绿色效率值有所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集聚双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其影响作用在不同产业存在差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目前仍处在U型曲线的左下侧区域;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城市绿色发展;绿色效率;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48-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7
产业集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 徐梦雨 张建华(55)
〔摘 要〕 根据产业集聚与空气污染理论模型,当技术进步的作用强于产业规模与经济结构的作用时,产业集聚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反之亦然。以开发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将开发区数据与各城市每日API数据相匹配,利用83个城市的月度数据建立了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空气质量,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空气质量度量的异质性、剔除严重污染城市与直辖市的数据后依然稳健。此结论具有区域差异,在中东部地区成立,在西部地区不成立。以技术进步为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空气质量。
〔关键词〕 产业集聚;空气质量;空间溢出
〔中图分类号〕 F279.2;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55-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8
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综合收益比较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 吴 亮 张立新 朱道林 陈 庚(63)
〔摘 要〕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价格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产生的长期综合收益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比值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城市内部的价格比值也存在较大波动;相比住宅用地而言,工业用地的出让能够产生更多的长期收益。因此,地方政府在调整工业用地价格时,应综合考虑土地出让收入、税收及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不宜盲目提高工业用地的价格。
〔关键词〕 土地经济;工业地价;住宅地价;比价;综合收益
〔中图分类号〕 F299.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63-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09
城市管理
老旧小区的管理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以陕西省老旧小区为例 … 郭 斌 李 杨 曹新利(70)
〔摘 要〕 在中国城市发展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型的背景下,老旧小区问题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层面的讨论。以陕西省省域内十市一区49个老旧小区为样本,对政府管理部门、物业管理方、小区居民展开了调查研究。基于主体—客体理论,从居民特征、小区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管理状态三方面讨论了老旧小区的现状、特征,从老旧小区内部主客体间及小区与社会之间两个尺度,归纳总结了四种管理困境:“业主—物业管理方”管理困境、客体致因型管理困境、“内部制约”管理困境、“外部阻碍”管理困境。对四种困境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旧小区;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70-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10
城市空间品质评估及优化 …… 王 兰 王 静 徐望悦(77)
〔摘 要〕 如何评估和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运用城市空间品质评估方法,从意向性、围合度、人尺度、透明性、丰富性、环境影响等维度分要素指标,对上海市宝山区的城市空间品质进行了定量评估。基于评估结果与对标案例得到了各个维度的提升方向,提出了相应要素指标的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空间品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城市空间品质,评估,城市设计导则,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77-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11
城市瞭望
新市民炫耀性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 李光明 沈 琴(84)
〔摘 要〕 新市民在城市里表现出强烈的炫耀性文化消费倾向,然而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并不符合。为探究新市民炫耀性文化消费的原因,以需求—威胁模型和补偿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排斥与新市民归属感、控制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农民工和拆迁户为对象,通过调查法获取了346个有效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和回归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排斥是新市民产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内在机理是社会排斥降低了新市民的归属感和控制感,新市民为了弥补心理缺失会产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据此认为,政府应通过各方努力来消解社会排斥,缓解新市民的心理压力,积极引导新市民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活动,以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
〔关键词〕 新市民;社会排斥;归属感;控制感;炫耀性文化消费
〔中图分类号〕 D669.3;F1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84-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12
通勤时间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 王鹏飞 魏 翔(91)
〔摘 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通勤时间增加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通勤时间的增加通常会挤占个人的休时间,进而对个人绩效产生溢出影响。在构建多元有序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全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休闲和通勤之间具有互补性时,通勤时间增加能“倒逼”个体提高长期绩效,进而提升长期收入水平。据此认为,政府应该在工作制度安排上大力推广弹性工作制。在不减少周工作总时长的情况下,弹性工作制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工作天数,增加居民休闲时间,进而实现居民幸福感与工作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通勤时间;个体收入;补偿效应;弹性工作制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7-0091-13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