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院刊物 > 城市问题

<2018-6>-《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2018年第6期目录

本刊特稿

中国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的演变及异速生长关系
    ……… 周鹏超 杨永芳(4)

〔摘 要〕 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异速生长理论分析了中国城市体系人口、用地规模结构的演变以及二者异速生
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区域结构来看,城市人口、用地齐夫维数均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但二者差值却呈东—中—西递增
趋势,而其异速标度指数均高于0.85且呈东—中—西递减趋势;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人口、用地齐夫维数均呈大—中—小递
增趋势,二者差值的平均值呈大—小—中递减趋势,其异速标度指数呈小—中—大递减趋势。据此认为,中国城市规模结构
演进及人地异速生长关系呈现明显的区域和规模等级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城市体系,协调区域平衡和人地关系。
〔关键词〕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齐夫法则;异速生长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04-10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1

城市科学

高速铁路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 冯 山 范红忠 张誉航(14)
〔摘 要〕 以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沿途站点城市的生产率;高铁开通对西部城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对中东部城市;高
铁开通对城市生产率提升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非区域中心城市。认为高铁建设在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
上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基础设施;高速铁路;城市生产率;双重差分
〔中图分类号〕 F127;U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14-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2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 刘嘉毅 陈玉萍(20)

〔摘 要〕 基于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城市
空间扩展呈非线性增长与稀疏式扩张演变的态势,其省际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在2006年以前表现出了大幅度波动的特征,在
2006年以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收敛;城市空间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向南与向西南迁移的轨迹,七大区域在空间扩展规模、贡献
率与扩展强度上皆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扩展强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高速扩展区、快速扩展区、中速扩展
区、低速扩展区、缓慢扩展区错位分布,且扩展强度从东往西梯度递减;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规模、政府干预度、气候舒适
度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显性驱动因素,创新能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的显著性则因时空而异。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演变;驱动因素;系统广义矩估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20-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3

城市建设与发展

中国城镇家庭住房质量时空差异分析 ……… 虞晓芬 徐筱瑜(29)
〔摘 要〕 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城镇家庭住房质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的纵向
角度看,我国城镇家庭住房质量明显改善但住房消费两极分化显著;从省际差异对比看,中部地区住房自有率最高,东部、西
部相对较低,住房功能环境呈现“东北、西北及华南高”的间隔分布特征;北京和东南沿海省份存在较严重的住房数量贫困现
象;从省际住房改善幅度看,海南、江西等地的住房质量改善幅度最大;上海、广州等地的住房质量综合相对排名降幅明显。
因此,应重点关注北京及东南沿海省市的住房空间拥挤问题以及西藏、内蒙古和云南、贵州等地的住房设施简陋问题,有针对
性地制定区域性的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提升居民住房质量。
〔关键词〕 城镇家庭;住房质量;住房贫困;人口数据;时空差异
〔中图分类号〕 F299.2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29-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4
地方感视角下撤村建居社区学生化现象解析
  ——以浙江大学新校区周边望月社区为例
  ……… 余思奇 朱喜钢 孙 洁(36)

〔摘 要〕 以浙江大学新校区周边的望月社区为例,分析了学生化新社区中原住民与学生群体两类居民地方感的形成
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功能植入后带来的利益共享使得居民与地方产生了直接而密切的联结;学生文化使社区居民建构起
“此处”与“他处”的差异;不同先验文化的两类群体混居同一空间之内,因学生化的作用,快速建构起新的空间认同与情感依
附。据此认为,应多方位评估学生化对城市邻里的影响,积极发挥学生化的正外部性,促进高校与周边社区功能的良性互动,
推动城市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混居;融合;学生化;地方感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36-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5
街道环境对行人步行体验的影响 … 邓一凌 陈前虎 过秀成(43)
〔摘 要〕 了解影响行人步行体验的街道环境特征,可以为街道环境的设计和改善提供依据。在南京市内选取了18条
街道的上行和下行共36个步行断面,开展街道环境调查和步行体验调查,获取研究数据。设计了车行道相关变量、人行道相
关变量、临街建筑相关变量等3类共17个表征街道环境特征的自变量,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从中提取出4个公共因
子———车行空间因子、街道界面围合因子、街道环境因子、步行空间因子,建立了考虑个人打分偏好的顺序选择模型。结果显
示:上述4个公共因子及个人打分偏好对步行体验有显著影响。对构成4个公共因子的17个街道环境特征逐一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改善步行体验的街道设计建议。
〔关键词〕 步行体验;街道环境;调查设计;探索性因子分析;顺序选择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43-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

经济与社会

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状况评价 …… 刘 震 楼嘉军(51)
〔摘 要〕 从经济与贸易发展、展览规模与质量、城市环境与支持三个方面构建了展览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
国3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展览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引入组合相似度、关系种子扩展法对展览
业发展的相似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从差异性角度看,展览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长江流域;从
相似性角度看,展览业发展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展览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相似度越低;从空间聚
类角度看,展览业发展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城市均存在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 中国;城市展览业;差异性;相似性;空间聚类
〔中图分类号〕 G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51-10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7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 赵丽萍 李 媛(61)
〔摘 要〕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运用汉森提出的门槛模型,以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各省的城镇化
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各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省的
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碳排放;门槛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69.24;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61-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8
不同年龄段居民居住偏好对其通勤特征的影响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
  ………… 赵 菁 刘耀林 刘格格 刘子靖(67)

〔摘 要〕 居民对居住区的选择是决定其通勤距离的主要因素。从就业者的生命周期角度,对比分析了武汉都市发展
区内19-29岁、30-49岁和50-60岁三个年龄段人群的居住空间特征,并且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年龄段人
群的居住偏好对其通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武汉都市发展区内,年龄层越低的就业者居住区分布范围越广;居民对居
住区的房价、建筑年份、建筑混合类型、绿化率、公共设施条件的偏好显著影响其通勤距离;19-29岁和30-49岁就业者的通
勤距离受房价因素影响更大,而50-60岁的就业者则对良好的养老环境更为偏好;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增加居民
的通勤距离。
〔关键词〕 不同年龄段居民;居住偏好;通勤特征;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67-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09

城市管理

财政分权和人口流动对地方软公共品供给的影响
    ………………………… 刘 欢 张 晨(73)

〔摘 要〕 在对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对软公共品供给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
相关理论假说。经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分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发现,财政资源配置并未与人口流动相匹
配,一地区人口流出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其人均软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升。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影响人口流动的根本
因素,进一步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与软公共品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分
权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出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相反,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则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
流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且财政分权度越高,人口流入对软公共品供给的负效应就越明显。
〔关键词〕 财政分权;人口流动;软公共品;供给
〔中图分类号〕 F299.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73-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10
居住空间模式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 ……………… 景晓芬(80)
〔摘 要〕 从隔离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将农民工的居住空间模式分为固定混合型、流动混合型、固定隔离型和流动隔离
型四类。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居住空间对其城市融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城市居
民隔离的同类群体聚居是西安市农民工的主要空间居住模式;隔离和不稳定的居住空间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存在着负
向影响;在四类居住空间模式中,固定混合型居住模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最高,其次是流动混合型和固定隔离型的农民
工,流动隔离型的居住模式最不利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据此认为,实行一定程度的混居、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农
民工基于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及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其城市融
入水平。
〔关键词〕 居住空间模式;城市融入;居住隔离;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 D42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80-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11

城市瞭望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公园服务评价 …… 龙奋杰等(88)
〔摘 要〕 城市公园服务评价是对公园服务供给响应城市居民的需求程度进行的测度。手机大数据中的个体时空信息
包含了个体的活动轨迹及活动时间,对分析公园的服务人数、服务时长、服务半径和服务有效性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其
中,服务人数反映了公园的整体服务能力;服务时长反映了公园对游客的吸引力;服务半径反映了公园的服务辐射能力;服务
有效性反映了公园的真实服务情况与预期服务能力间的差异。以贵阳市观山湖公园为案例,对观山湖公园的服务人数、服
务时长、服务半径和服务有效性进行了评价。通过与传统的可达性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方法解决了传统
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设置的主观性问题,避免了传统模型缺少实证数据检验的缺陷,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城市公园的真实服务
状况。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城市公园;服务评价;可达性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88-05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12
工资收入视角下的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 …… 方 超 黄 斌(93)
〔摘 要〕 利用中国居民收入项目调查提供的CHIP数据,基于明瑟收入方程,分析了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并分解了工
资收入差距。结果显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构成的人力资本变量同个体收入呈正相关,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则
收入报偿越高;在纠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后,测得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由6.8%上升到8.1%,验证了工作经验与个体增收间的
“倒U型”曲线关系;异质型的教育回报在分位数回归下呈“倒U型”的曲线分布,位于收入分布两端的群体其教育年限提升
具有最强的增收效应,但遗漏、先天禀赋则可能导致收入群组的教育回报被低估;人力资本存量的个体差异是导致现阶段城
镇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工资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 D6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8)06-0093-11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