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院刊物 > 城市问题

<2017-5>-《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2017年第5期目录

本刊特稿

关于中国垃圾分类模式的反思与再造 ……张农科(4)
〔摘 要〕回顾了中国六十年来的垃圾分类实践,分析了中国垃圾分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垃圾分类模式对中国
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再造的具体路径。认为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的再造须做好以下六方
面的工作:推进生活垃圾体系与废旧物资体系的融合,将废旧物资回收纳入垃圾分类体系;坚持干湿垃圾分开的垃圾分类方
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体系;明确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边界;健全适合我国各地
实际的垃圾收运处理技术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垃圾分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中国;垃圾分类模式;反思;再造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7)05-0004-05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

城市科学

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对城市蔓延的遏制效应
    ………王家庭 毛文峰 臧家新 卢星辰(9)

〔摘 要〕客观评估土地调控政策对城市蔓延影响的实际效果,对于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以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为例,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该
项政策对城市蔓延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大中城市的快速无序蔓延,减缓了城
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项政策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 城市蔓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断点回归;大中城市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09-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2
城镇化水平、速度和质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吕连菊 阚大学(17)

〔摘 要〕运用空间纠正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速度和质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
镇化水平、速度、质量和能源消费数量、能源利用效率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城镇化水平、速度的提高导致能源消费数量增加;城
镇化质量的提高未显著降低能源消费数量,城镇化水平、速度的提高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有利于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但提升作用较小。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城镇化质量;能源消费
〔中图分类号〕 F299.21;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17-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
城市品牌形象利益相关者感知度测度 ……宋欢迎 张旭阳(26)
〔摘 要〕 在全国性城市品牌形象受众感知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受众区分为本地居民、到访
者、未到访者三类利益相关者,进而就这三类利益相关者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品牌形象的感知现状、感知差异及感知评价的
客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利益相关者对东部地区城市综合品牌形象的感知评价高于中西部地区;不同
的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综合品牌形象具有不同的感知评价;本地居民对所在城市综合品牌形象的感知评价普遍较高;城市分类
品牌形象对利益相关者的城市综合品牌形象感知评价具有显著影响;历史文化底蕴对到访者和未到访者的城市品牌形象感
知不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城市品牌形象;利益相关者;感知度;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26-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

城市建设与发展

不同处置性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环境效率评价
    …………朴胜任 李 健 苑清敏(35)

〔摘 要〕 基于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利用三种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环境效率及其
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对环境效率有较大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对于碳排放的敏感度要
大于二氧化硫;环境规制可以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环境效率;促进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
率的作用不明显,规模效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着
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能力对环境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关键词〕 不同处置性;京津冀城市群;环境效率
〔中图分类号〕 X1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35-10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5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协调度测度
    ……………………丛海彬 吴福象 邹德玲(45)

〔摘 要〕 采用熵值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产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浙江
省11个地级市产城耦合协调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显示: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产城协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产城协调
发展水平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产城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45-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
透水性路面与普通路面的生命周期评价
    ……………刘洪涛 李艳芳 石 时(52

〔摘 要〕 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IO-LCA),分析了透水性路面建设的应用意义。通过计算透水性路面建设
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与普通路面进行比较,发现透水性路面会多产生一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利用
透水性路面收集的雨水量数据,进一步分析了透水性路面建设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透水性路面将会长时间持续性地产生
环境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透水性路面;普通路面;低影响开发;生命周期评价
〔中图分类号〕 U4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52-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

经济与社会

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
    …………………………朱志远 苗建军(58)

〔摘 要〕 为考察城市群的资源协调利用状况,在界定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
分析模型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协调性测度模型,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
特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趋势与区域生态效率变化一致,二者呈现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协调发展状况
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不一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样本
期内,成都、达州、资阳三地的协调水平较高,眉山、乐山的协调水平较低。据此认为,成渝城市群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是城市
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条件,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并且应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成渝城
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7;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58-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8
失地事件下青年人面临的人际压力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的分析 …… 曾东霞 李 斌(67)

〔摘 要〕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的失地事件与失地青年的人际压力。结果显示:失地青年正在经历
着原有生活群体、职场与家庭代际三重人际关系变迁,这些变迁给失地青年带来了新的人际关系压力;失地事件、个体发展需
求及个体认知差异是失地青年人际压力感变动的基本原因;控制失地青年人际压力范围,将压力转变为失地青年融入城市的
动力,可以更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城镇化;失地事件;失地青年;人际压力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67-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0

城市管理

城市异质性群体自发合作治理的发生及维持机制
    ———以深圳市西头新村为例 ……章 平 刘启超(73)

〔摘 要〕 一般认为,合作在亲缘之间或在小规模、小范围群体内部相对容易实现,而群体规模越大,合作的集体行动越
难发生。利用普莱斯方程和多层选择模型,将个体的利他程度和理性程度进行了异质性区分,比较个体在合作治理集体行动
中发生的广义效用,并以此分析了合作治理的集体行动发生的条件。结果发现,拥有较高平均适应性的群体更容易形成、维
持合作和集体行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以深圳西头新村异质性业主群体围绕公共品合作治理的集体行动为案例,分析了
大城市异质性群体自发合作治理得以发生和维持的机制。
〔关键词〕 大城市异质性;群体自发合作治理;集体行动;亲缘选择
〔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73-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1
城市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
  ………………师 硕 郑逸芳 黄森慰(81)

〔摘 要〕 通过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发现城市居民的环境友好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
居民在私人领域的环境友好行为有所增加,但是在公共领域的环境友好行为却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居民对环境
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环境污染的感知与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相同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
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参与水平,应当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改进政府的环保工作,降
低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成本。
〔关键词〕 城市居民;环境友好行为;变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81-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11

城市瞭望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主题聚焦点的变迁
    ——基于共词和聚类分析视角的分析 … 吴 宾 徐 萌(89)

〔摘 要〕 以1978-2016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布的171部住房保障政策文献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共词和聚类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不同时期住房保障政策主题聚焦点的变化。结果发现: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在住房市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
改革等领域发生了显著的政策主题变迁;“住房市场化”一直是住房政策的焦点。据此认为,我国在推进住房保障的同时亦重
视住房市场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提供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关键词〕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政策变迁;共词和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D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89-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12
房价上涨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
    ———基于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的分析 … 韩民春 冯 钟(98)

〔摘 要〕 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房价收入比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房价对人口城市化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房价
对人口城市化存在门槛效应;房价收入比的门槛值为0.115;当房价收入比小于0115时,房价上涨对人口城市化没有显著影
响;当房价收入比大于0.115时,房价上涨会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2012-2014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房价收入比都小于
0.115(其中四川和江苏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年超过门槛值,在2013年和2014年低于门槛值),房价上涨没有阻碍当地人口
城市化的进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2014年均超过了0.115,房价上涨阻碍了当
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 房价;人口城市化;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 F29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7)05-0098-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