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城市问题》
本刊特稿
中国城乡差距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累积效应………马潇萌(4)
[摘要]运用含有非量化交互效应的面板SVAR系统,测度了以收入为主的各经济因素之于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累积效应及动态趋势。结果显示:收入差距、资本差距和产业差距等经济因素的扩大不利于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平等,其中收入差距对健康不平等的累积效应最大,健康不平等对收入差距也有正的反馈作用;制度、政策等非量化的社会环境因素在2011年之后对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改善基本处于停滞,据此指出完善与居民健康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健康不平等;社会环境因素;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6.2;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04-09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1
城市科学
迁移的幸福效用
——基于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式双重维度的分析…谢东虹(13)
[摘要]基于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式的双重维度,分析了迁移的幸福效用。结果显示:迁移距离越近,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举家迁移在幸福效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举家跨县迁移是最有利的迁移模式;迁移的幸福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户籍差异。从效用增长的角度来看,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是一个较为恰当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迁移;幸福效用;迁移距离;迁移方式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13-08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2
土地市场化对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罗能生 彭 郁 罗富政(21)
[摘要]基于我国35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计算出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偏低,但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提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差异较大。土地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均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土地市场化程度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得到的改善也越来越明显;城市二、三产业比值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土地市场化;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影响
[中图分类号]F299.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21-08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3
中国城市休闲化的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楼嘉军 刘 松 李丽梅(29)
[摘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集2014年大陆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数据,对其城市休闲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制图研究中国城市休闲化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形成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休闲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整体偏低。城市休闲化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斜条”状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城市差异明显。地理环境、经济增长、交通条件和战略决策是影响中国城市休闲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城市休闲化;综合评价;空间差异
[中图分类号]F590;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29-07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4
城市建设与发展
基于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的安置房选址
——以上海市松江区新凯家园为例……钱瑛瑛 李秋怡(36)
[摘要]住房可支付性不仅与住房成本有关,而且与交通成本即住房选址有关。其中,动拆迁安置房的选址一直备受关注。以上海市松江区新凯家园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167名安置房居民的住房成本、交通成本和收入数据,对其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进行测算,依据结果评价该安置房选址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安置房居民的综合可支付性指数为32.66%,显著低于西方标准可支付能力的分界线45%,更低于上海市居民的平均住房可支付性指数55.60%,即从可支付角度看,目前的住房选址对安置房居民来说是合理的。最后,对今后政府的安置房建设和选址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住房成本;交通成本;综合可支付性指数;安置房选址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36-06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5
外来从业人员对商贸型城中村的再领域化
——以广州市康乐村为例……袁奇峰 梁小薇 卢 芳(42)
[摘要]通过对广州康乐村外来从业人员的现状、特征及其对村庄空间的再领域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产权主体的村民基本迁出村庄,外来从业人员作为村庄使用主体通过空间和设施的配置权对商贸型城中村进行了“再领域化”,村庄已形成一个具外来从业人员特性的独特领域。但是,在广州市三旧改造过程中,外来从业人员作为领域政治的弱势方依然要服从产权主体旧村改造的利益诉求。基于此,认为村庄村庄改造应围绕产业发展合理配置功能业态,并须切实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的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外来从业人员;商贸型城中村;乡缘社区;再领域化;康乐村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42-05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6
面向抗震防灾规划的建筑物震害评估方法…徐敬海 李向阳 陈鼎超(47)
[摘要]建筑物震害评估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快速评估城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出了面向抗震防灾规划的多级震害评估方法。介绍了建筑物震害评估的基本工作流程:除个别重点建筑采用弹塑性分析法进行震害评估,将城区建筑分为重要建筑和一般建筑,分别采用模糊震害指数法中的详细表格评估法和简化表格评估法,快速获得各建筑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等级,以评估整个城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最后,以沭阳县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建筑物震害评估为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良好应用。
[关键词]抗震防灾规划;建筑物震害评估;多级评估法
[中图分类号] 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47-06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7
经济与社会
交通设施、人口集聚密度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王 佳 陈 浩(53)
[摘要]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城市交通设施水平提高获得产出效率增长存在人口密度门槛,即只有人口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交通设施供应增加方能促进城市生产率提高,在小于该密度的城市,交通设施供应增加将对城市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生产率发生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且人口密度提高对城市生产率的边际效益随着交通设施水平提高而提高。分地区的实证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城市交通设施对城市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门槛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部分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存在着交通设施的过度供给问题。
[关键词]城市交通设施;集聚密度;劳动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53-08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8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
——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赵家羚 姜安印(61)
[摘要]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区位商法测算我国35个大中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并按集聚程度高低分组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城镇化,但当集聚度达到高程度时,其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减弱,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最后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同的地区,提出相应的城镇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扩散效应;集聚效应;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719;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61-07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09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曹先磊 张 颖(68)
[摘要]基于间接效用函数理论和580份调查数据,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评估(VCM)方法测算了受访者对温江区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并利用二元选择模型(Logit)和多元有序选择模型(Oprobit)分析了影响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平均支付意愿率和最高平均支付意愿值较高,分别为63.1%和120元/年;居民年均收入对支付意愿和支付数量具有显著正影响,而居民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数量均存在距离衰减性;与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缺乏认知、保护态度消极的受访者相比,认知程度高、保护态度好的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均显著提高,但认知和态度变量对支付数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城市;效用函数;支付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X176;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68-09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10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余杭路径………张本效 夏 晶(77)
[摘要]介绍了杭州市余杭区以“王”字型管理架构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思路,认为该思路通过将城市管理重心的再次下移,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性弊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王”字型管理架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层面和管理理念层面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管理体制;社会治理大联动;余杭区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77-06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11
城市遗产保护公私权冲突的规划应对…李和平 吴 骞 章征涛(83)
[摘要]目前,在城市遗产保护中,公私权冲突频发。其冲突模式可分为权利限制冲突与财产征收冲突,其内因为产权构成的私权优势与分化,公权设定的制度强势与垄断,私有权利的保障与估价缺陷。从权利视角看,城市遗产保护规划是以维护城市精神文明遗存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对历史遗产进行空间保护与多样产权重设的行动。但现实中,保护规划在调研与设计阶段都体现出重文轻权的趋向。鉴于此,提出了公私权的复合调查与分类重设,以及私权限制与征收的合理性保证。
[关键词]城市遗产;公私权;权利冲突;规划应对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83-08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12
城市瞭望
中国房地产压力指数构建及其实证分析……张协奎 樊光义(90)
[摘要]基于压力指数理论,从近年来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银行信贷、财政收入以及居民消费的负向压力角度出发,构建了1998—2015年的中国房地产压力指数(RSI)及四个分项指数,并以相关历史事件和权值理论对指数有效性进行双重检验,据此对房地产市场风险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压力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出现2次峰值,前次峰值大于后次峰值,但影响却远远小于后者;从趋势来看,10余年间中国房地产压力值不断上升,2015年末已逼近历史均值的1.5倍警戒线,为需要格外关注的较高压力时期;从构成来看,近5年来房地产业四项分指数压力值悉数升高,其中以经济增长压力最为显著。
[关键词]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压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299.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90-09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13
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卢小君 张 宁 王丽丽(99)
[摘要]运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式,从个体特征、经济、社会心理和制度四个层面,对农业转移人口不同的落户意愿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业转移人口大多意愿落户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业转移人口选择落户城市的类型主要受的文化程度、承包地、老家房产、月收入、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城市生活适应性、签订就业合同状况、接受职业培训状况、参加社会保险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中小城市;小城镇
[中图分类号]D42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031(2016)11-00899-05
[DOI]10.13239/j.bjsshkxy.cswt.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