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院刊物 > 城市问题

<2016-3>-《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2016年第3期目录
 
本刊特稿
 
动态外部性、集聚模式对城市福利水平的影响……张先锋  刘有璐  杨新艳  刘  晴(4)
[摘要]基于三大动态外部性的理论视角,选取2003—2012年我国26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福利水平的多指标测度体系,探讨不同集聚模式对城市福利水平的影响与区别。结果显示: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模式对城市经济总量和工人工资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多样化模式对城市福利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在分城市规模的分析中,相较于中小城市,大城市的经济总量水平主要受益于多样化,竞争模式对城市福利水平的提高始终具有显著正效应。
[关键词]动态外部性;集聚模式;福利水平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09-04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1
 
城市科学
 
中外慢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施益军  翟国方  关  雷(13)
[摘要]通过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慢城作为研究案例,在介绍和分析慢城发展主体、发展模式和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分别总结出国内外慢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经济基础、城镇化基础、社会文化基础、产业基础、政策基础等方面探讨国内外慢城发展模式差异化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前期研究,文章提出了国内慢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关键词]慢城;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13-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2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测度…………………………………王  媛等(22)
[摘要]从资金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等三种维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城市功能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要素流和城市功能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进规律进行分析,在总结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功能联系的调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功能联系;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方法;技术流程;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22-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3
国内建筑高度控制研究概观……………………………邱  冰  张  帆(29)
[摘要]以1985-2015年收录于CNKI的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归纳出三十年来国内建筑高度控制研究的5个主要方向的成果与进展。分析了国内建筑高度控制研究文献在数量变化、研究取向与知识层面信息等方面的特征。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研究的前提假设未经充分论证;研究的理论依据缺乏本土思考;研究方法趋于复杂化、细碎化;相关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协作。最后,对未来国内建筑高度控制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内;建筑高度控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29-07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4
 
城市建设与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在产城融合中的作用
    ——以杭州市大江东新城为例…………张晓伟  罗小龙  刘豫萍  许  骁(36)
[摘要]以杭州大江东新城为例,分析了其人口社会构成特征,并从地域来源、职业构成、年龄层次三个视角出发,揭示了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产城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导向;不同社会群体;差异化需求;产城融合
[中图分类号]      TU2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36-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5
宁波保税区产业用地回购的启示……………任丽燕  黄建来  李致远  张世永(42)
[摘要]开发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土地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开发是开发区更新改造和再发展的核心,低效用地退出是土地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宁波保税区探索实施的产业用地回购为低效用地退出提供了成功范本,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土地退出机制及政策,以期为推广低效用地退出提供参考。借鉴土地循环利用理论,通过实地调查,提出要从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构建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分别针对存量低效用地退出和新增产业用地(二次出让土地)循环利用制定了相应政策。
[关键词]土地退出;土地回购;低效用地;工业用地;政策;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42-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6
坐标系内象限法城镇化泡沫测度
    ——以重庆市为例……………………………………李晓明  杨文健(48)
[摘要]城镇化泡沫产生于快速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与人口、经济、基础配套设施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偏离。合理、准确探测城镇化泡沫可使规划者及时认清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遏制泡沫继续扩大。本文通过对以往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泡沫研究内容和方法回顾,定义城镇化泡沫在不同发展方面的内容,提出坐标系内象限法可更加动态、准确、形象的测度城镇化泡沫。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城镇化泡沫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在人口城镇化、工业发展、农业人口转移速度与农业GDP下降速度、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扩张扥关键因素上均出现城镇化泡沫,工业情况最为严重。
[关键词]城镇化;泡沫;测度;坐标系内象限法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48-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7
 
经济与社会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方齐云  吴光豪(56)
[摘要]利用武汉市1995-2013年相关数据,基于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碳源-碳汇方法测算了武汉市的二氧化碳排放,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则稳步下降。进一步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区分二氧化碳排放各驱动因素的贡献,并对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年份脱钩弹性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弹性、人口集聚弹性、城市土地扩张弹性、工业能源强度弹性、工业占比弹性和经济规模弹性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促使城市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长期内实现绝对脱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武汉
[中图分类号]      X511;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56-06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8
江苏省地区间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绩效评价……………华彦玲  王江飞(62)
[摘要]运用泰尔指数对江苏省主要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测度,得出导致地区间公共服务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财政状况不平衡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偏好的结论。据此,提出了加快对政府部门的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并把公共服务项目引入到考核体系,建立地区间交流平台,优化落后地区公共服务结构,把政府的决策偏好和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江苏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泰尔指数;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62-05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9
 
城市管理
 
房屋产权性质对住宅小区业主自治行动的影响
    ——以南京市的两个小区为例……关宏宇  王广文  朱宪辰  徐生钰(67)
[摘要]基于制度-认知协同演化框架,个体偏好与信念会对外在制度产生适应性调整,本文关注以房屋产权性质所表征的原有住房制度安排对业主自治行动决策的影响。采用案例分析方式,选取南京市两个典型小区,刻画业主在小区治理转型中的偏好与信念的调整状态,关注小区自治进程,考察房屋产权性质、业主治理偏好与信念、及小区自治状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个体关于小区治理规则和策略的更新受到房屋产权性质的影响,即以往福利照顾经历影响业主新治理规则和策略预期的习得和调整,而业主新旧规则与策略的认知更新未完成是导致小区集体行动与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产权性质;偏好与信念;自发治理;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67-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10
“蚁族公寓”的成因与管理优化
    ——以广州市体育西地区为例…………………张梦竹  赵鹏军(75)
[摘要]从住房供给角度分析广州体育西地区“蚁族公寓”的形成。研究认为,“蚁族公寓”是在地区住房过滤失灵情况下产生的非正规住房供给,据此提出了利用地区住房过滤机制作用下的存量住房和市场力量补充公共租赁房以解决大学生毕业住房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住房过滤;蚁族公寓;群租房;公共租赁房
[中图分类号]       F293.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75-08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11
 
城市瞭望
 
农民工就业质量状况及变动趋势…………………………明  娟(83)
[摘要]采用等价收入法和客观指标指数构建农民工就业质量测量框架,并利用RUMIC数据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等价收入法与客观指标指数在农民工就业质量测量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具体来说,受雇就业者和自营就业者的就业质量与年龄均呈倒“U型”关系,而男性平均就业质量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与就业质量正相关,而受雇就业者在制造业的就业质量最高,就业企业规模越大,受雇农民工就业质量越高。同时就业质量变动趋势显示,受雇就业者与自营就业者就业质量均有明显增加,而自营就业者养老保险参保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趋势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83-09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12
 
城市社区感知融合度的影响因素
     ——基于三个群体的比较………………………………陆自荣  张  颖(92)
[摘要]现有文献对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的制度和体制限制研究较多,而对农民工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融入城市社区研究较少。借助“社区感知融合”概念和测量方法,设计问卷、建立数据库对农民工城市社区感知融合进行研究,并把其和户籍居民、非农外来工比较。研究揭示:农民工城市社区感知融合度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户籍居民和非农外来工,特别是其中的城市社区归属感,农民工更是难以培养。影响三个群体社区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因素总体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差异。一致性表现为“社区人际关系、社区政治参与、社区环境、文化因素”是影响三个群体社区归属感和满足感的主要因素,“个人经济地位”则非主要因素。存在的差异是“社区居住年限、社区政治参与、社区人际关系”对三个群体社区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具体作用不同。最后,根据农民工社区感知融合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农民工城市社区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融合;归属感;满足感;农民工;户籍居民
[中图分类号]       C9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6)03-0092-12
[DOI]                   10.13239/j.bjsshkxy.cswt.1603013